國營事業更是高雄最主要的汙染源,台電、中鋼(含中龍)、中油,硫氧化物占總排放量55%、氮氧化物占46%,前10大空汙費大戶,國營事業就占6名,改善國營事業空汙應列為重點改善項目,但卻做得不夠。中鋼依舊還在用老舊的濕式煉焦爐,大部份的鐵礦砂還是露天堆置。
不要為了政治盤算,做出對長期有害的事
而政府對汙染者的態度未免太好,不是要求他負起應有的責任,而是給誘因、給補助,沒有汙染的人繳稅去補助製造汙染的人,空汙基金都拿去補助換車子、換鍋爐、改善設備,搞得入不敷出,空氣也沒有改善多少。
理論上空氣品質如果改善,空汙基金應該愈收愈少才對,怎麼會搞到空汙基金會收愈多?林全在行政院長任內,環保署長李應元還提出要拿空汙基金去融資借款。然而,收空汙基金的目的是要透過收費機制促使業者投資設備改善,汙染減少,空汙費就會少繳,理論上如果這個制度運作得宜,空汙費應該愈收愈少才對,最終目的應該是「消滅空汙基金」,現在愈收愈多不是很荒唐嗎?
其實類似的高雄空汙報告已經相當多,包括2014年高雄市做的「臨海工業區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報告」、2018年環保署做的「大林蒲地區落塵量調查報告」、2019年4月環保署做的「大林蒲健康風險評估報告」,高雄的空汙情況官方已很清楚,該怎麼做也是了然於胸。
而現在對改善空汙縮手,未來就要用更大的成本去收拾後果。反之,避免環境破壞,長期下來反而可以省下大筆費用。預見危機,不要為了短期利益或政治盤算,做出對長期不利的事情,這不就是執政者心中應有的價值嗎。
*作者為獨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