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書店消亡 學者分析最受影響的是「這族群」
對於租書店在網路時代的消亡,台史博研究員劉維瑛表示,年輕人一定會改變看漫畫的模式,改用平板、手機看,這不只台灣,日韓都差不多,這是一個趨勢,也很難去改變,而或許會最受到影響的,是中老年齡層的客群。
劉維瑛以台南地區的田調經驗指出,鄉間的租書店,其實就是服務跟著他們一路20、30年過來的客人,實際去就會發現,常常阿伯走進店裡,不需要交談,老闆就會默默把書收下來,再把角落準備好的玄幻、武俠小說給他們,她也遇過有些阿姨,說很想收,但是就是不捨得這些客人。
劉維瑛認為,對專門出版租書店言情、武俠小說的出版社來說,網路平台、便利超商等通路,早就有販售這些小說,也有的業者西進中國,甚至選擇南進,只要有華人出版的地方都有機會,甚至有些還是進到中國後,再回流到台灣來,如果純文學不會消失,餵養更多讀者的通俗文學一定會繼續存在。
奇異果文創創意總監劉定綱則表示,目前租書店主要消費人口,大概是35歲、在90年代度過青春期的人,這些人因為小時候很依賴紙本閱讀、租書店,所以會覺得,就是要去租書店看,當租書店消失後,這些人也不習慣轉到網路上,他們可能就此不看漫畫,閱讀習慣養成要很久,消失只要一瞬間,會因為租書店消失而減少的閱讀人口,就是中老年人。
在可能的影響上,劉定綱認為,就是這些人的小孩,會少一個接觸漫畫的機會,很多30、40歲的人在養育小孩時,會把看漫畫這個習慣傳遞下去,年輕世代收到的資訊,一定會越來越多,漫畫儘管還有一定魅力,但跟其他娛樂比,不一定這麼強,不過若是跟爸媽一起看下來的,就會有情感連結,會強過其他誘因。
租書店大崩盤!「紙本出版」扮演什麼角色?
開拓動漫展執行長蘇微希認為,紙本出版本身,需要的規模經濟就比較大,上機印刷,5本、10本跟1000本是一樣的價錢,所以傳統的閱讀方式,要一定閱讀人口才能支撐,與其說是紙本閱讀習慣改變,不如說是整個人類社會改變,使得讀者不可控。
蘇微希表示,以前印刷有門檻,一般人不容易進入市場,解嚴前沒出版牌,甚至出書都不行,握有媒體權的人,比較可以操作給讀者看什麼,也好預期反應,出資者因此比較敢投資,像武俠、言情小說,讀者會有什麼反應,大出版社都可以去嘗試,中小型或跟風的出版社,跟著走就行 。
蘇微希認為,紙本出版代表的,是比較傳統的價值觀跟資訊傳遞方式,台灣紙本的頂峰是在2000年,二戰後50、60年來,這個模式都沒改變,但對年輕世代來說,滑手機就是習慣的閱讀方式,真正問題其實在書店,書店因為營銷成本高,所以消失得很快,租書店是因為量體小,90%只要靠庫存就能運轉,新書可以只進最熱門的就好,所以消失的比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