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同學期望,未來的香港能在「政治上維持一國兩制50年不變;生活上能讓普通人負擔得起樓價、物價。最好,到2047年,中國的政治改革因香港的民主運動而得到改變,採取相當民主的政治體系。」
「那樣的話,我會選擇留在香港。如果還是那麼黑暗,我會選擇移民」,郭同學認真地說。
這次運動中,香港本土派政治人物梁天琦的競選口號「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再次被廣泛接受,響遍各處抗爭現場。讀中六的17歲萬同學認為,光復是要「恢復一些事情」,革命則意味著「要有改變。他認為,這句口號與港獨無關,他更注重背後所代表的改變精神,「大家用不同的形式達成同一個政治理念。」
萬同學強調,既然出來抗爭,要求改變,那麼也要謙虛對待不同意見的人。他看到破壞「連儂牆」的大叔,在機場從示威者手中打落標語的大伯,激怒了示威者,雙方產生衝突。萬同學反思,不論對方是誰,講的正確與否,都可以用理據說服他們。他說,「對家人、對連儂牆面前指責我們的伯伯,我覺得都要打開耳朵先聽——我覺得這是我們現在最欠缺的東西。「
「我不想站在道德的高地去批評誰,但這是最基本的尊重。對我自己來說,抗爭的矛頭是政府、是政治、是制度,不是市民,不是站出來罵你的伯伯,」萬同學說。
沒了「無憂無慮的暑假」
兩個月以來, 警民衝突不斷升級,幾乎每個星期的遊行示威都導致暴力衝突、人員受傷。8月25日,警方首次出動驅散人群的防暴水炮車,有示威者向警察投擲磚頭和燃燒彈,並有警察在衝突中鳴槍警告。
抗爭者與政府陷入僵局,在無組織、無領袖的運動中難以對話。不僅如此,有些家庭也陷入僵持。
兩名14歲的女生在中學生集會中告訴BBC中文,她們並沒有告訴家長來參加集會,因為「害怕被罵」。她們願意跟家長訴說自己對運動的看法,但長輩總是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情況下直接批評她們。
「他們整天就講,示威者就知道扔東西、打爛東西。他們有沒有想過,是什麼讓他們這樣?前因後果是什麼?單單看到這些行為就說我們是暴徒,搞亂香港」,一位女生沮喪地說。
她的家長還說,示威者是收了錢才這樣做。但她不同意,「怎麼會有人收了錢願意坐監獄,甚至連眼睛都沒有了,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很不合邏輯」。8月中旬,一名女示威者疑被警方用布袋彈打破眼睛,激起民怨。幾天后,大量市民聚集在機場示威,導致大範圍停飛。
女生說,「雖然政見有分歧,但黑白才是良知」。對她來說,本該是無憂無慮的暑假,卻「多了很多遊行,多了很多集會,多了很多人受傷、很多人哭,每天都很擔心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