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9月1日全面升級,中國商務部2日稱,已向世界貿易組織遞交抗議,控告美國掀起關稅壁壘,並稱美方已經違反「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希望透過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堅決捍衛多面貿易體系與國際秩序」。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美國1日正式開始向價值11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5兆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5%關稅,包括鞋子、食品和紙尿褲等民生商品。中國也對此進行反擊,首次對美國的原油加徵5%關稅。
向WTO提出訴訟
中國商務部2日在官網宣布,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聲明指出,美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徵稅款,「嚴重違背」6月底大阪「川習會」的兩國元首共識,中國對此表達強烈不滿。中方將根據WTO相關規則,「堅決捍衛多邊貿易體系和國際貿易秩序」。
《路透》(Reuters)報導,這已是中美貿易戰開始一年多來,中國第三次向WTO提出抗議。中國認為,美國加徵關稅已經違反不歧視原則。
據1994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 1994),簽定國須以「不歧視」為基本原則,對所有成員進口產品或服務一視同仁,不可因來源地有差別待遇。不歧視原則又稱為「最惠國待遇原則」,1995年WTO成立後沿用至今。
美國:為保護公共道德祭出懲罰
但美方早在8月30日就以首次公開書面回應,認為關稅大戰並未違反WTO原則。美國指出,關稅之戰起源於中國強迫外商移轉智財權而祭出的懲罰,是「為了保護公共道德的必要舉措」,不算違反了WTO關稅規則。
美國表示:「一直以來,中國單方面採用侵略性產業政策,以不公平方式取得或盜竊貿易夥伴技術;美國採用(加徵)關稅方式,嘗試消除中國扭曲的科技移轉政策。」
WTO允許會員國在符合一定條件前提下,實施貿易限制措施以保護「重要公共利益」,包含國家安全、環境保護、維護人民與動植物之生命或健康等。
但仍有貿易法專家認為,關稅懲罰超過WTO規定稅額上限的話,美國仍可能遭到裁罰。其餘專家指出,由於中國本身也選擇和美國一樣的方式──加徵更多關稅當成回擊,若提出訴訟,中國自身可能也將受罰。
今年底前,美國將繼續加徵2輪關稅,對中國另外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4兆元)輸美商品加徵15%稅款。中國則對美國原油加徵5%稅率,還有其他價值750億美元(約新台幣2.3兆元)的1717種商品,加徵5%至10%不等的關稅。
基於WTO規範,中國提出訴訟之後,美方需在60天內回應爭議內容。若美方無回應,中國才能訴請WTO裁定。一旦啟動正式調查,可能將耗上數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