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基金投資平台「基富通」於2019年6月發布的「好享退——退休需求與理財準備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9成的受訪者知道退休金不能靠政府,但是仍然有7成的受訪者還沒有開始執行退休金理財。
理財新手該投資什麼標的?要從哪裡開始起步?人氣理財部落客「效率理財王」,在新書《高效率理財術 教你存滿1000萬》中提到,一般人的收入有限,首要之務是妥善支配金錢,而不是急著把錢全部拿去投資,而且要遵守「儲蓄歸儲蓄、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的原則,才能達到最高效率。
效率理財王指出,沒有理財經驗的新手,剛開始理財時,通常都很「急」,急著買股票、買基金、買房地產等。接下來呢?急著看股價漲跌、急著看淨值高低、急著看房市行情,什麼都急,深怕慢了一步,就會錯過行情,卻沒有事先想清楚:「那是正確的理財『順序』嗎?」
因此,效率理財王提醒,在投資前要先準備一筆儲蓄,以避免遇到緊急事故,導致原本的投資計畫被迫中斷。至於儲蓄的金額要多少呢?他建議,可以從3類進行規畫:
第1桶預備金》自用醫療保險預備金
台灣人民享有全民健康保險(簡稱全民健保)的保障,但是,全民健保並非替病患負擔全部的費用,病患仍然得負擔一小部分。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7年所發布的資料顯示,國人平均「1年」門診與住院的醫療費用合計,部分負擔的金額大約1,546元。再根據同一年度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國人全體平均壽命為80.39歲。因此,我們可以粗估,每人「一生」的健保部分負擔費用,平均值約12萬4,283元。
一定會有人比平均值高,也會有人比平均值低。因此,效率理財王取20萬元當成「自用醫療保險預備金」的目標金額。這筆錢要專款專用,但因實際提用以致預備金短少了,就要每個月繼續從薪水提撥一定比率,直到再度存滿20萬元為止。
假設罹患癌症等重大傷病,20萬元很可能不夠用,普通上班族恐怕無法獨自負擔高額的醫療費;為了轉嫁高額的醫療風險,我們可以同時購買商業保險來解決。
第2桶預備金》緊急預備金
「緊急預備金」是一定要存的第2桶預備金,主要用途是:失業或放無薪假時,可以支付家庭必要開銷,至於要準備多少呢?如果你的職業具備高度專業性,例如:醫師、律師等,離職後很容易能找到新工作,可能只需要儲備3個月就足夠。其他沒那麼容易找到新工作的職業,就多準備一點!效率理財王建議,以3個月的生活費當成「基本目標」;行有餘力可以把1年的生活費當成「理想目標」。
針對單身族而言,若每個月的生活開銷共2萬元,則要準備的「緊急預備金」,以3個月生活費計算,就是6萬元;以1年生活費計算,則是24萬元。至於若是4口之家、每個月的生活開銷合計為10萬元。這個家庭至少要準備30萬元的「緊急預備金」;如果以1年的生活費計算,則是1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