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軍力失衡,萬一開戰,國軍能抵擋共軍多久?國防部長馮世寬在立院答覆立委質詢時強調,絕對超過1星期以上。同樣的問題,歷任國防部長則有不同評估和答案,海軍出身的前國防部長李傑曾在立院表示可撐2星期、空軍的嚴明則保證可打1個月,陸軍的高華柱也說不會少於1星期,但能打多久關鍵不在軍力,而是看防衛決心。
前參謀總長劉和謙曾在監院調查報告提到,國軍一向是以獨立作戰至少2星期為目標,因為就算能等到美軍馳援,從美國國會同意派兵到美軍航母艦隊完成整備趕赴台海,政治和軍事上準備時間最快也要2星期時間,因此國軍至少要能獨立作戰撐2周時間。
根據國防部送交立法院的「5年兵力整建計畫」報告指出,中共陸軍已部署PHL-03遠程多管火箭,結合海、空和火箭軍,執行鷹擊系列功船、對地及巡弋飛彈實彈驗證,火力已可涵蓋台灣本、外島,以其近年火箭軍大規模聯合火力打擊模式,對台已具備首波癱瘓突擊與威懾效果。
共軍對台具備首波癱瘓突擊能力
這份報告說,在共軍對台採取「遠戰速勝、首戰決勝」的方針和「損小、效高、快打、速決」的用兵理念下,將可運用火箭軍及攻陸飛彈,打擊台灣部分指揮體系、政軍經樞紐目標,進行斬首行動,以期瓦解台作戰意志並迫使屈服。
因應共軍已具備對美軍進行反介入作戰,國軍必須要能獨立作戰更久時間,軍方認為,讓敵軍在對台第一擊後無法癱瘓國軍戰力和抗敵意志,就難以達成速勝目標,如何保存戰力,將是戰力能否持久的關鍵。
國防部在「5年兵力整建計畫」報告中就強調,在戰力保存部分,國軍將持續整建強化可抵抗和降低敵人第一擊傷害、提升戰場存活率並進而發揮有效戰力的設施,包括建構地下化、洞庫化和機動化的防護能力,提升「備援」和「戰場存活」能力。同時將建立能立即打擊的特種作戰部隊能量,防敵奪取機場、港口和重要政軍指揮管制中心和首都地區,並持續精進機場跑道搶修能量,並強化核心政軍指揮管制中心的抗炸能量,建立備援中心或機動指管設備,以及強化重要設施偽裝欺敵和聯合指管通電設施存活率。
強化洞庫設施 保存戰力
國防部公開版預算書也指出,在台海防衛作戰的「應急作戰階段」,空軍主力戰機將轉場東部花蓮的佳山基地,完成各項裝備、油料和彈藥填補作業;部分則轉駐台東基地的石子山洞庫。空軍除已開始購置新式設備整建佳山基地洞庫,明年也編列預算開始將接續整建已有近30年歷史的石子山洞庫,以達戰力保存的首要目標。
據評估,兩洞庫合計可進駐近300架國軍各式戰機,可避免戰機在共軍對台第一擊中在西部機場遭到摧毀。
提升飛彈機動性 海軍量產飛彈發射車
海軍方面,面對共軍飛彈威脅,除量產雄二、雄三飛彈發射車取代固定陣地部署,提升飛彈機動性和存活率,也將在明年採購新式遠程機動雷達車,以防固定式地面雷達站遭敵軍摧毀後,能夠以雷達車接替遠程雷達作業;另對現有雷達站,也陸續建置電磁脈衝防護和GPS干擾器,以使來襲飛彈無法精準命中目標,確保陣地安全。
分散作戰區資料中心 整建異地備援系統
在因應資訊戰攻擊和建立「備援」部分,陸軍也開始分散作戰區資料中心,並進行「異地備援系統」的整建,全台含外島將先後建立9套備援系統,以避免作戰資訊中心遭襲擊後資料全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