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刺激人類的「故事大腦」
「如果在蘋果上市就買進」的話題,還有一層意思是說:單獨買一支個股其實是非常危險的舉動。根據摩根大通(JP Morgan)指出,從一九八○年以來總共有四成的股票遭遇「災難性虧損」,這是下跌七十%以上的超級災難!
但要是把這些高風險股票都納入一個分散的投資組合裡頭,情況又是如何呢?傑諾米.席格爾(Jeremy Siegel)的《長線獲利之道》(Stocks for the Long Run)發現,從十九世紀末到一九九二年之間,任選三十年期間(三十年滾動期),股票表現都優於債券和現金。如果是十年滾動期,有八成的時間是股票優於現金,而且如果是觀察二十年滾動期的話,股票從來沒有虧損過。
考慮到風險的時候,我們都以為債券和現金最安全,但它們大都無法對抗通貨膨脹的侵蝕。
席格爾就說那個邏輯實在扭曲:「隨便抓二十年來比較,股票是從來不曾虧損,而債券在通膨調整以後是少了一半。你說哪種資產的風險更大?」以三十年滾動期來計算,股票經通膨調整的平均報酬率是七.四%,而債券才一.四%,根本是完勝!
像那種投資報酬平均一年可達五○○%,而且表現極為一致的資產,我是不曉得你會說它屬於哪個等級,但我是絕對不會說它高風險。
另一種危險是做不了長期投資,只會陷在市場的日常波動跟著上沖下洗。
各位要是每天看盤,股票真的是非常恐怖。克雷格.戴維斯(Greg Davies)說,你要是每天都查看自己的股票帳戶,看到虧損的機會高達四成一。這實在是太可怕了!尤其是人類天性對於虧損的感覺是賺錢時的兩倍強。如果是五年才看一次行情,那麼只有十二%的機會看到虧損;要是你十二年才偷瞄一次,那就永遠不會看到虧損嘍。二年好像是滿長的時間是吧,不過各位請記住,大多數人一輩子的投資壽命可以長達四十年至六十年。
股票投資會刺激我們的「故事大腦」朝著極度貪婪和極度恐懼發展,因為歷史上多得是股票創造財富和破壞財富的突出事例。
但所謂的風險、真正的風險,是永久虧損的可能性,不是投資過程中可能會有的波折與顛簸。真正的風險管理,是要走出我們告訴自己的那些故事,盡可能不受情緒左右來衡量訊息。
事實上如果是懂得適度分散,而且適當地長線操作,以股票為主的投資組合最有可能提供高額報酬,而且風險非常小。各位,要說故事,這樣的故事才值得一說啊。
見樹不見林的大數據時代
我們常常認為資訊和市場效率之間存在著正向的線性關係。
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掌握到某證券資產越多的公開資訊,就越能準確評估它的價格。然而資訊太多,會不會跟太少一樣,也會影響到市場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