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中國副總理劉鶴要求,也因為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70歲生日,作為表達善意,我們同意將2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的新關稅(由25%調升為30%)從10月1日延後到10月15日開始實施。
川普11日晚間的推特
中美預計10月恢復貿易談判,為了緩和氣氛,中國財政部11日公布報復性關稅豁免清單,川普也隨即跟進,將原訂10月1日生效的新關稅推遲兩個星期。川普雖說這是中國副總理劉鶴的請求,也因為當天是中國開國70周年的國慶日。川普在推特上強調,這次延後是一種「善意姿態」。
....on October 1st, we have agreed, as a gesture of good will, to move the increased Tariffs on 250 Billion Dollars worth of goods (25% to 30%), from October 1st to October 15th.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September 11, 2019
中國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對於美方釋放的善意的行動表示歡迎,中方企業已開始就採購美國農產品進行詢價,大豆、豬肉都在詢價範圍內,希望中美雙方相向而行,為磋商創造良好條件。
黃豆、豬肉等美國農產品採購是關鍵
中國財政部11日公布對美國產品課徵25%關稅的首波豁免25%高清單,品項包括飼料用乳清及魚粉、潤滑油與部分抗癌藥物等16項,價值約16.5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自9月17日起實施1年。但這份豁免清單雖然未包括黃豆、豬肉等對美國影響最大的農產品,但川普依舊表示歡迎,並認為這是中方的「大動作」。
華府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對《華盛頓郵報》表示,在中國釋出善意之後,川普也以善意加以回應。不過中國給美國部分商品的豁免長達一年,美國給中國的延遲只有兩個星期,這也意味著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稅率,仍將在10月15日從25%調高到30%。
中美貿易戰會有轉機嗎?
目前中美雖然雙雙釋出善意,但雙方也都在善意之中留了一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分部前負責人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認為,川普將加稅時間短暫推遲,並未改變貿易談判的不利態勢,也顯示美方無意真正放鬆關稅壓力,除非中國願意在即將舉行的磋商中作出重大讓步。美國商會副會長兼國際事務主管薄邁倫(Myron Brilliant)在北京雖看好中美談判前景,期盼磋商結果「富有成效」,但大部分分析師都不認為10月的談判會有突破性成就。
在中國方面,北京雖然公布豁免清單示好,卻未對玉米、大豆和豬肉等農產品提供關稅豁免。眾所周知,美國農民在這場貿易戰中受傷特別嚴重,美國農業區也往往是川普的大票倉。以美國豬肉為例,中國目前課徵的稅率高達72%,這也讓川普政府向美國農民提供280億美元的補償,希望可以在大選前穩住民心。中國也十分清楚這一點,因此在選舉年抓住農產品關稅不放。
中美的關稅惡戰持續一年後,其實雙方的經濟都有損傷。美國經歷有史以來最長的11個月經濟擴張後,美國8月製造業活動3年來首次出現萎縮,新訂單和招聘數字也大幅下滑;中國海關總署8日也公布數據,8月中國整體出口年減1%,進口縮水5.6%,出乎外界預期。許多分析師警告,目前美國消費者似乎還沒有受到貿易戰影響,但隨著貿易戰蔓延到日常生活用品,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