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朗認為,未來的社會是跨領域、國際化的時代,科技的進步達到過去想像不到的地步,這是大學必須要預先想到的,對於陽明交大合併的相關疑慮,他再度重申「都是多餘的」,台灣如果想在世界舞台上發揮,一定要把能量整合,「未來醫療沒有AI走得動嗎?未來會有非常多的基因掛帥、AI掛帥。」
對此曾志朗也從大學聯盟、系統角度指出,系統是「進可攻、退可守」,其實一開始是交大跟清華想要合併,但最後沒有成功,系統的進可攻,就是讓大家看到可以互補的地方,沒成功的話,是退可守,讓大家可以互相協調,「每個學校都有特色,但缺少更多特色」,他認為現在德國、英國、法國都這樣發展,未來不能再訓練學生單一學科,要從跨領域方向來訓練。
德國普朗克研究院看到4校聯合的能量,「前瞻材料研究中心」於2017年落腳新竹
德國普朗克研究院(Max-Planck-Gesellschaft),向來有「德國的科學搖籃」美譽,旗下於世界各地設立多所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簡稱MPI),其中「前瞻材料研究中心」於2017年落腳新竹,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清華及交大展開研究合作及人才交流,補助雙邊年輕科學家、博士生與博士後研究人員,進行超導、奈米與磁性材料等前瞻材料的研究,被視為台灣科學界在國際合作上的一大突破。
曾志朗以此為例表示,當時普朗克想在全世界成立機構,南韓很想爭取,並主打自己有上百人才,批評台灣人太少,只有幾十個,但台聯大系統裡,清大就有加速器實驗室,中央有很強的理工、陽明的核子醫學、交大的工程、AI都很好,全部加起來也是上百人,普朗克的人來做評估、看到4校聯合的能量, 最後就來到台灣,他強調,這就是因為有整合能量,如果只有單一學校,是不可能的 。
曾志朗:教育部將卓越計畫經費拿去救要關掉的學校,這樣對嗎
談回併校,翻開計畫書,未來陽明交大期望新建BioICT Park、智慧健康大樓等研究館舍,所需經費共計95億,其中65億自籌,30億則盼教育部補助,也引起外界質疑,是否有必要大興土木?
對此曾志朗則表示,「大錢要用在對的地方」,並質問現在教育部把如過去的卓越計畫等經費,拿去救要關掉的學校,這樣對嗎?他認為經費的使用,應該要能在全世界引起產業革命、吸引更多人才,這樣才會帶來產業與未來,當中國發生變化,產業要回來時,我們可以已經在這裡準備好,如果只是平分掉,就是「大財無用」。
「如果我還是教育部長,該退的就該退,依法就該這樣,才能把錢集中在好的方向。」對於待退場學校,曾志朗強調, 如果一間學校師資不足、各方面都匱乏,學生受的是什麼教育?難道要永遠培養這樣的教育學制?他呼籲應該要大膽,不是要使每個人高興,本來就該關的學校應該趕快解決,少子化是早就知道的事,像他當部長時,也都把新設學校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