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朗強調,這回的研究不同以往,過往研究都5到6歲開始,但現在是分成0到2歲、 2到7歲,以及7到12歲3個階段,分別是語言能力發展、語言跟認知發展、閱讀能力發展的階段,但之前還要有人鋪路,就是交通大學團隊,研發出全世界第一部無線的探測帽,過去嬰兒會亂動,要接有線的儀器麻煩,現在就可以完全用藍光來研究 。
以此延伸,曾志朗談到,接下來就可以測量學習效果,「在教室裡你腦袋在想什麼、怎麼處理,注意力專注、不專注時怎麼區別。」可以更加探索自然學習的狀態。
拉18所國內外大學組聯盟 未來也要成立「政經學院」
單一學校的計畫還不夠,曾志朗談到,現在他要結合18間國內外大學成立聯盟,台灣包括台聯大系統的清華、交大、陽明、中央,還有台科大、成大、台師大,總共7間學校,香港則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4間,新加坡是南洋理工、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馬來西亞5所學校,都是世界上最強的學校,由台聯大系統主導,他擔任召集人,並有民間基金會支持,預計12月將會正式啟動。
其中,曾志朗特別指出,馬來西亞是將來的市場,還有很大空間,所謂的南向政策,教育部目前建立的方式沒用,所以他們自己聯合18所學校,透過民間力量進行,彼此會有很好的產業訓練,台灣也有很多產業來接觸、表達合作意願,從文創到建築都有;此外對於台大、政大並未加入,他說明以後可能會再增加,籌備時因為台大沒有校長,政大也還在遴選校長,等他們以後穩下來再看看。
拉了18間學校搞聯盟,曾志朗的野心還未停,「我們在籌劃學院,像倫敦政經學院這樣的學院」,他談到,其他像是哥倫比亞大學、史丹佛大學都有學院的設計,台灣應該也要有新的想法,這個學院會要著重在政經領域,「是未來社會的政經,就是生命。」
曾志朗說著又講回生命,這個學院未來會涉及生命科學、腦神經、高齡化等研究,也會顧及再進修的社會需求,強調大學必須要改變,辦學院的目的,不是要教全部的人,是想建立模式,讓各個大學可以複製、學習使用。
全靠民間,不靠政府!曾志朗盼3年內完成辦學
對此願景,曾志朗表示,目前還在討論階段,要選擇設立的大學,考慮到教育部審核的行程,希望3年內要完成,但他強調,目前各方面經費已經有著落,完全靠民間,不靠政府,「政府不是不能做事,是無法做,太多規範、綁手綁腳。」
放眼跨國、跨領域的各項計畫,曾志朗說,大學教育要改變,但也要思考,怎麼來測量高中畢業學生的科學素養、技術素養,還有藝術 、設計、文學、語文等這些內容,如果停留在原來的高中教學方式,高中生畢業後,不可能面對未來大課程的改變。
不過,對於教育部目前力推,以素養導向為重心的108課綱,曾志朗直言:「我不懂。」
曾志朗指出,當年他離開行政院後,曾提出過針對高中生的素養,並交給國教院負責一部分,但教育部現在的人不懂,現在做法是重視小學、中學,這也沒有錯,但素養是帶著走的能力,是核心能力,加上適切應用的能力,像去應徵工作時,怎麼表達自己等,這才是高中的素養。
訪問最後,曾志朗也對青年提出期許,「現在年輕人是最幸運,也最辛苦的一代」,他指出,面臨世界又快又複雜的變化,要有新的理解,準備好就會有新世界,沒準備好就會邊緣化,「現在真的很幸運,當世界在劇變時,他們是其中一員,怎樣在裡面長得比別人更漂亮、更有實力,他們的空間非常寬闊,絕對是未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