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網粉如何能夠練成勁旅?

2019-09-25 06:5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照,顏麟宇攝)

柯文哲的網粉出現成千「阿拉伯人」粉絲,是近來最詭異的事情。以柯陣營的網路戰經驗,不應該出現如此荒腔走板的動作,但如果說是某方面要搗阿北的蛋,肯定「蝕了米卻肯定偷不到雞」,因為柯文哲幾乎確定不會參選了。這批阿拉伯機器人已經注定不會有殺傷力——一有蠢動一定被踢出群組,甚至柯文哲的網路聲量有任何進展,都會被說成是「阿拉伯影子軍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是「網軍」將要失去影響力的一個徵兆——並非說網路對選戰的影響力將減低,恰恰相反,網路的傳播力仍在加強中,只是人們從網路接收大量訊息的同時,也將同時提高對「機器人/假新聞」的警覺性。

然而,對於候選人團隊與政黨,如何將「空軍」落實為「陸軍」,也就是如何將網路上的粉絲群落實到票箱,甚至讓網路上的擁蠆能夠成為「巷戰部隊」,仍然是一大課題。說得更實境化一些,如何讓原本相互不認識的網粉(甚至住在雙併公寓對門),能夠在社區、鄰里中相互激勵,發揮感染/宣傳/拉票/催票功能。

20190922-台灣民眾黨區域立委提名記者會,主席柯文哲致詞。(盧逸峰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見圖)的網粉出現成千「阿拉伯人」粉絲,但作者認為,以柯陣營的網路戰經驗,不應該出現如此荒腔走板的動作。(資料照,盧逸峰攝)

我不懂選戰實務,但是可以在歷代名將的練兵實錄中,找到具有參考價值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姜太公。

周武王伐紂,號稱八百諸侯聯軍。那時候還是新石器時代,所謂「諸侯」就是比較大的部落,而來自天下各地的八百個部落軍隊,會是什麼情況?

他們的語言、服飾、武器、旗幟、車輛乃至食物,肯定通通不一樣,那要怎麼讓他們發揮統合戰力?而諸侯聯軍的對手是商紂王,商王國擁有超越其他部落的煉青銅技術,也就是國防科技高人一籌,商的軍隊能征慣戰,號令齊一。當時雖然主力大軍遠征鬼方(今山西、陝西北部、內蒙南部),可是朝歌並非空城,留守軍隊仍然堅強,諸侯聯軍那樣的烏合之眾,其實不堪商朝軍隊一擊。

姜太公作為聯軍司令,他只能採用最簡單易懂的方法,讓語言、武器都不一樣的聯軍發揮統合戰力。史書上記載,姜太公的指令是「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伐,就是步伐,軍隊列陣前進,每刺擊4~7下,必須停下來整齊隊形,然後再往前進擊。數十萬人的雜牌軍就這樣打敗了能征慣戰的商朝軍隊,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戰。

第二個故事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原本在山東任職參將(武官正三品,約當今天中將),調到浙江剿倭寇,當時東南沿海包括江蘇、浙江、福建都有一樣的問題:官軍既無戰力又無鬥志,且軍紀蕩然,「聞倭寇至輒哄散」。於是戚繼光向朝廷請准,在本地募兵三千人——官軍多為外地人,畏懼倭寇因此遇敵奔散,本地兵基於保家衛鄉觀念而奮勇殺敵。

但本地募兵的問題是沒受過軍事訓練,不會打仗。選出來的純樸農夫,優點是刻苦耐勞,但是戰術就不能太複雜。戚繼光為此設計出一套「鴛鴦陣」:一個戰鬥班十二人,隊長一名、伙夫一名、戰士十名。十名戰士的配備:最前二人手持藤牌,之後二人手執「狼筅」(連枝帶葉的長毛竹,長一丈三尺),後面四人執長槍為作戰主力,長槍手之後二人攜帶「钂鈀」(鐵製農具,用以放置「火箭」,其實是爆仗)。這種戰鬥群用來對付倭寇還頗見效:倭寇常以日本浪人持武士刀在前衝鋒,聲勢凌人,此時最前面的藤牌兵單膝跪地,藤牌立地穩住陣腳,如果倭人往兩側繼續奔,後方兩卒立即以狼筅將他們掃倒,讓身後四名長槍兵可以簡單刺殺敵人,兩名持爆仗钂鈀的士兵,使用的武器特殊,有嚇阻敵人效果,負責掩護本班後方及側翼。

易言之,鴛鴦陣是一個有機戰鬥體,每個成員/武器的動作簡單,只需要彼此密切配合,經過操練、再操練,就能培養出互信與默契。另一個優點是,只要是戚家軍,如果在亂戰中打散了隊形,任何一名班長都可以就近組織一個新的鴛鴦陣,發揮同樣的戰力。而鴛鴦陣最不需要的就是英雄,這對「自將領以下,能識魯魚者十無一二(十之八九不識字)」的農民兵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如果套用在現在的選戰,能有「今之姜太公/戚繼光」,發展出一套能讓網路上的粉絲,在鄰里社區中迅速相互識別,做出簡單且容易配合的動作,如此則彼此的默契將很快建立,廣大但四散的網粉於是能成為有戰力的「陸軍」。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為「孫子兵法看2020年大選」系列的第三篇,往後文章也將發表於「公孫策故事塾」。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