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30%!活在當下又要及時行樂讓你怎麼樣都存不了錢!

2019-09-25 11:10

? 人氣

法則一:完成一件困難的事情,就給自己一點獎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如果我想要買一件新衣服,我就得先整理自己的舊衣服。反過來說,如果我整理了衣服,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買新衣服了。

又或者是真的很想在下班後追某一部美劇,那我就規定自己要先背20個英文單字,還有看一部Voicetube的影片,才可以看一集。

簡單來說,就是把該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交叉分配,讓你既能享受生活,又能持續推進目標。(其實就是上述棉花糖實驗的延伸利用)

該做的事>想做的事>“休息”>該做的事>想做的事>“休息”>......

法則二:利用遊戲關卡設置,給自己添加樂趣

為什麼遊戲總是令人如此愛不釋手,其實這就是遊戲設計者的初衷,利用合理設計的關卡難度,讓你的遊戲處在”有一點挑戰性,卻又不至於讓你放棄”的程度, 其實遊戲設計者一定很了解所謂學習圈的概念。

舒適圈>學習圈>壓力圈

舒適圈>學習圈>壓力圈
舒適圈>學習圈>壓力圈

當延遲享樂太過頭,我們就會長期處於焦慮區,這不但對我們的身心有害,在壓力的影響下,我們甚至會放棄整個計畫。

但我們若是太過縱慾,在舒適區走不出來,我們也沒辦法獲得進步,離我們理想的生活會越來越遠。

所以合理的延遲享樂應該盡可能或在學習區,並花時間刻意練習(有目的的做、長時間的練習、適當反饋)讓學習區逐漸變成舒適區,而一部份焦慮區也會相應變成學習區。

法則三:考慮長遠利益>短期利益

延遲享樂的核心概念,就是優先考慮未來的利益。例如新海誠最新的一部電影《天氣之子》除了,也暗示人類若是再不顧地球長遠的環境保育,只顧眼前的短期利益,電影中災難的氣候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為地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懂得延遲享樂的人,比較懂得如何為了長遠利益控制眼前的小慾望。所以延遲享樂其實就是一種活在未來的習慣,犧牲一部份現在的樂趣,投資在未來的生活。

(延伸閱讀:年收百萬還是月光族?都要怪你不懂得怎麼存錢!

延遲享樂其實跟帳戶理財法的「享樂帳戶」概念不謀而合

當你的被動收入超過生活支出,甚至可以有盈餘抵禦財務風險,就達成了財富自由,不必再為了生活出賣自己的時間 。

不斷循環上述這個過程,最終達到財富自由,接著把時間投入自己的熱情與價值所在,陪伴重要的人事物,最後把過程盡可能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

延遲享樂是追求財務自由的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習慣,但這並不是說你在追求財務自由的過程中就不可以享受人生。 知名作家艾爾文曾經說過:不要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提升速度,大於你的財務累積速度。

這句話很好的平衡了延遲享樂vs. 及時行樂的蹺蹺板。每當加薪或是拿到年終,試著用「等比例分配的方式」分配到財務自由帳戶以及享樂帳戶。不需要全部存起來,但也不要全部花掉。 有了延遲享樂的習慣後,我們就可以把錢拿去投資在被動收入上。

投資自己 > 增加主動收入 > 投資資產/創造事業 > 被動收入 > 提升生活品質

這個過程可以是階梯式的成長,例如你成功創造了一項被動收入,就在拿到收益的隔天好好犒賞自己,可以試吃一頓大餐,買垂涎已久的3C產品,甚至規劃一場小旅行。 當然被動收入並非說創造就可以創造,大部分的被動收入都需要你投資自己時間或是金錢。

作者/Mr.西城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