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工作閒暇之際,整理家中老照片時,赫然發現了一本「充滿氣球」的國慶慶典紀錄。這些氣球的總量之大,不免讓人好奇究竟是誰所為,且除了如同2009年迪士尼皮克斯推出的動畫天外奇蹟(UP)一般五顏六色的氣球外,更有超出正常人身材的梅花、V字與雙十造型氣球,充滿十足節慶感,這樣的場景對從未參加過國慶慶典的筆者而言,可是前所未見,大大地激起好奇心,遂展開抽絲剝繭的一趟旅程。
當然相片的出處已不可考,然而透過相簿年份得知,它們是攝於1991年(民國80年)的國慶系列活動,這個年份恰巧是華人文化所側重的「逢五逢十」的年份,可想而知規模之盛大,即便是10年後(2001年,民90年)的軍方國慶新聞稿當中,同樣提及施放氣球的總量高達竟35,000顆,這可是比天外奇蹟官方設定的10,297顆三倍有餘,相信相片中的數量勢必遠大於此,當年台視的國慶特輯亦完整呈現氣球升揚的片段。
雖說該年國慶施放的氣球量雖遠不及1986年克里夫蘭氣球節,嘗試締造世界紀錄的150萬顆氣球所造成的災難性演出(因冷鋒來襲造成氣球無法升空,滯留街道使市區交通以及機場癱瘓)來得多,卻也是十分驚人。幾經查詢後才發現:原來民國80年的國慶日,竟是卡司與排場最大的一次!同時,也是除卻建國百年以外,最後一次有「閱兵式」的國慶慶典。
回顧當年國慶閱兵,來自維基百科與網路媒體的資料表示,整場活動的陣容區分空中與地面部隊二者。空中機隊計有直升機33架、慢速機21架與快速機53架,其中更包含了當時尚未編裝的國造IDF戰鬥機,如此數量卻沒發生往年閱兵的墜機魔咒,可見一般。而地面部隊的部分,除了年年必登場的軍校生以及三軍儀隊外,更創下歷年來受校部隊最多人數的記錄,動員兵力達12566人,在那個60萬大兵的年代,著實驚人。
隨著時間的推進,自陳水扁擔任總統以降,無論上任與逢十的國慶日,均取消其口中如此「軍國主義」的活動,而往後國慶的空中與地面部隊校閱,也以諸如「雷虎小組特技表演」與「國防戰力展演」等名目呈現同質性極高的演出。當然對於部分既有價值觀人士而言,閱兵儀式的存在有其絕對重要性或不重要性,亦即取消與否對不同成長背景的人是褒貶不一的。然而筆者認為現今的國慶活動,是極具國家特色,且可以西方學者「軍民關係」理論探討之,不應帶有先驗政治意識形態混淆之。
我國囿於歷史脈絡,歷經長達38年的戒嚴時期,這段期間的行政權與司法權係由軍事機關(警備總部)行使,是屬於一黨威權體制的國家(one-party authoritarian state),軍方在政治上無疑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在1987(民76)年解嚴至今將近30年後,我國嘗試在民主社會中使軍隊退出政治,來達到軍隊國家化與文人領軍的軍民關係,卻也是不簡單的事情。即便能透過立法明定相關制度來達到行政中立、軍隊組織法制化與軍隊國家化的西式軍民關係,民眾的心理層面卻不一定能全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