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美國主張報復那些轉向中國的國家。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25日通過《台北法案》,主要提案人、共和黨籍參議員賈德納(Cory Gardner)表示,中國的霸凌已經威脅台灣民主,美國應繼續跟台灣站在一起,並協助台灣鞏固邦交。身為參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的賈德納強調,這個法案向各國發出一個有力的訊息:支持中國破壞台灣的行為,將有其代價。
威爾指出,美國的對台政策實際上是:「只要台灣願意,就能有效維持主權國家地位。」美國作為大國,理應給予沒有什麼朋友的小國該有的友善,當北京向台灣施壓,美國就應該要回應對等的反抗,所以現在美國首先要做的是「鼓勵台灣高層官員訪問美國,美國高階官員也應該前往台灣,與台灣官員建立個人關係。」
威爾表示,「一個中國」政策「越來越站不住腳」,1996年台灣首度舉行總統直選時,北京文攻武嚇,向台灣外海試射飛彈,引發台海危機,「現在北京的影響力是買來的,」《金融時報》記者席佳琳(Kathrin Hille)在今年7月一篇報導中指稱,旺中媒體接受中國國台辦指令作新聞,以支持反對蔡英文的候選人。威爾指出,這種「暴政」的作為以前曾有過,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也想方設法滲透進法國等西歐國家。
威爾認為,兩岸自由程度形成越來越鮮明的對比,台灣是「強大的民主國家」,而中國卻用數位技術研發侵略隱私的監視系統,建立迄今為止最強大的「極權主義」體制。隨著時間流逝,「中共政權變得更加令人厭惡,台灣的民主地位則更明顯,」只要美國政府繼續積極支持台灣,「時間也會站在台灣這邊。」
台灣保留邦交國的關鍵是……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紐約華格納學院(Wagner College)政府及政治系教授胡少華指出,北京挖走台灣盟邦是一種政治戰略,整體來說,北京就是要羞辱蔡英文,否則「無論從政治或經濟上來看,南太平洋小島國對中國無足輕重。有些人可能會聲稱這些島有戰略意義,但因為真的太遠又太小,戰略意義才沒有那些人吹噓的這麼大。」
至於台灣其他盟邦是否會轉向,美國西肯塔基大學(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東亞政治專家芮宗泰(Timothy Rich)告訴半島電視台:「取決於中國是否能拿出台灣無法給予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和更大規模援助計畫等誘因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