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國《時代雜誌》(TIME)7月的第一期號出刊,封面人物是世界知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背後是一柱滾滾濃煙,頂端寫有愛因斯坦最著名的相對論公式E = mc2。任何人都不會誤認,那是原子彈爆炸的正字標記「蕈狀雲」。這期雜誌出刊前11個月,美國才在日本投下2顆原子彈,結束二次世界大戰。
#TIME Magazine July 1, 1946. Albert #Einstein pic.twitter.com/sVjD93AUqd
— господин Чернышёвъ (@White_technolog) June 23, 2015
《時代》編輯錢伯斯(Whittaker Chambers)這麼寫道:「關注此事的人都知道,愛因斯坦並沒有參與原子彈製作計畫,但以下2個原因,仍讓他足以被稱為『原子彈之父』──第一,多虧有他倡議,美國才開始著手研發原子彈。第二,是他發表的公式E = mc2證明了原子彈在理論上的可行性。」
另一家老牌雜誌《新聞周刊》(Newsweek)的專題報導也寫道,多虧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給時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FDR),大力建議美國趕在德國之前研發原子彈,美國才能取得二戰勝利。
但是,這些盛名令倡議和平的愛因斯坦十分困擾。1947年,愛因斯坦告訴《新聞周刊》:「如果我能預知德國沒辦法成功研發出原子彈,我絕不會動筆。」他甚至說出,「我不過是西拉德的信箱而已。」
短短幾句話看出,愛因斯坦多麼後悔促成了這項毀滅性武器,他否認自己造就了原子彈的誕生,也將自己視作橡皮圖章,不過是在一封遊說信上簽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這封著名信件,其實是由匈牙利裔的物理學家西拉德(Leó Szilard)寫就,早在1930年代,已有科學家在鈾的核分裂(nuclear fission)實驗取得成功,西拉德當時也開始研究,如何以鈾中子引發核連鎖反應(chain reaction)、也就是用來製作核子武器的方法。
但同一時間,西拉德發現納粹德國正準備向比利時殖民地剛果購買大量的鈾,擔心被德國搶先一步研發出核武,西拉德立刻想到同窗老友愛因斯坦,他認識比利時女王伊莉莎白(Queen Elizabeth),希望名氣響亮又有私人關係的愛因斯坦,能協助他警告比利時。(另有一說是,西拉德為了獲取研究經費,以此變相威脅飽受納粹德國威脅的歐美領袖。)
西拉德和另外2名匈牙利學者維格納(Eugene Wigner)、泰勒(Edward Teller)一同向愛因斯坦解釋了一切,愛因斯坦了解原理後欣然答應加入,還獨自寫下一封德文的遊說信。但這4個人都是來到美國不久的猶太難民,寄信往歐洲很可能會背負間諜罪名。輾轉之下,西拉德決定將這封信交給與羅斯福有交情的經濟學家薩克斯(Alexander Sachs),直接把發現告訴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