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歐洲央行在9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中,維持利率及QE(量化寬鬆)規模不變,符合市場預期,顯示其擴大實施負利率或擴大資產購買規模的可能性已經降低,未來歐洲央行可能需要更多經濟成長弱化的跡象才有可能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也有人認為未來歐洲央行可能改採日本央行的QQE(量化及質化寬鬆)模式,將資產購買的範圍擴大至公司債,而非僅局限於公債。
再者,日本央行在9月21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中,意外宣布放棄貨幣基礎目標,而改為引入控制殖利率曲線的新框架,目標是將10年期公債殖利率控制在零以下。一般認為日本央行放棄量從價的做法顯示其認為QQE的成效不彰,或是QQE加上負利率政策對金融業帶來的傷害,因此要維持適度的殖利率曲線陡度,以維持金融業的獲利。最重要的是,日本央行的這項宣布,也讓市場對其後續再擴大負利率或資產購買規模的機率大打折扣。
最後,影響債市殖利率最大的因素,莫過於美國聯準會近來鷹派官員的言論,讓市場一度認為聯準會最快9月就會升息一碼。雖然最後聯準會仍維持利率不變,但在17位決策者中有3位成員支持升息,加上聯準會主席葉倫女士也表示今年仍有升息的可能性,讓市場認為12月升息機率高於5成。儘管聯準會同時下修聯邦資金利率的中長期水準預測值,從3%下修至2.9%,但從點陣圖來看,官員認為今年可能升息1次,明年升息2次,2018及2019年各有3碼升息空間,顯示聯準會升息幅度及速度雖然變慢,但仍是升息格局。
由這些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跡象來看,顯示央行在現今全球經濟緩慢的情勢下,貨幣政策效果已經發揮到極致,因此決策官員必須調整貨幣政策方向,並適度引進擴張性財政政策,這也讓債市殖利率產生上升的力量。不過雖然債市利率呈上升趨勢,但預期上升的力道不會太強勁,市場參與者仍應謹慎觀察後續變化。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代理副所長、助理研究員。本文經授權刊載,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雜誌》2016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