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人老就會「老番癲」?失智症與老化不同 千萬別輕忽!

2016-10-16 09:00

? 人氣

許多家屬可能早就發現家中老人有很多地方不太對勁,卻因對失智症的認知不足,或害怕面對現實,動輒以「老人囝仔性」等傳統觀念合理化個案行為。(資料照,林韶安攝)

許多家屬可能早就發現家中老人有很多地方不太對勁,卻因對失智症的認知不足,或害怕面對現實,動輒以「老人囝仔性」等傳統觀念合理化個案行為。(資料照,林韶安攝)

「唉喲,人老了都會有點老番癲、老頑固啦!」對於這種說法,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許多家屬可能早就發現家中老人有很多地方不太對勁,卻因對失智症的認知不足,或害怕面對現實,動輒以「老人囝仔性」等傳統觀念合理化個案行為,忽略了失智症目前雖難以透過藥物有效治癒,但及早就醫仍有助改善症狀,以及延緩病情惡化速度的重要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61015-smg0035-失智症與正常老化的區別.png
 

做為世界失智症理事會唯一的華人理事,湯麗玉說,諱疾忌醫是華人社會的通病,影響所及,以台灣為例,雖依人口及疾病盛行率推估,國內失智人口至少有25萬人,但目前實際經確診的個案比例卻只有不到5成。

失智症從輕度的知能障礙,到輕度、中度及重度,每個人的退化症狀乃至於速度,常是南轅北轍,個別差異性極大,也造成診斷不易。以記憶為例,早期失智症患者可能只是記不住近期發生過的事,與老人常見的健忘很難區隔;但到了中期,失智症患者可能會不斷重複詢問同樣的問題,甚至忘記自己是否吃過飯、洗過澡;到了晚期,患者可能連自己是誰都忘了,這也是電影《我想念我自己》片中女主角最深沉的無奈。

這10大警訊要注意 出現症狀別置之不理

更甚者,湯麗玉指出,失智症患者的早期症狀,常與其過去從事的工作有密切關係,這往往也是最令患者難以忍受的「痛點」。好比1名數學老師失智後,可能連最簡單的加減乘除都會算錯;1個英文老師失智後,可能連「book」的意思都想不起來;1名在北市開了數十年計程車的司機伯伯,可能連開車到總統府都會迷路等。

美國失智症協會以最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為例,提出了失智症常見十大警訊,除了上述所提無法勝任原本熟悉及擅長的事務,還包括: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難以理解視覺影像與空間的關係、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判斷力變差、對社交活動完全失去興趣、情緒及個性出現劇大改變。

20161015-smg0035-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十大警訊-01.png
 

一旦發現家中長輩出現上述多個症狀,就應及早尋求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的檢查與診斷,千萬不要置之不理,或者隨便相信神鬼、中邪等無稽之說談,以免浪費大筆金錢不說,還延誤了控制患者病情的最佳時機。

湯麗玉說,除了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症、額顳葉型失智症、亨廷頓氏症等退化性失智症,腦中風、慢性腦血管病變,也有極高的比例可能會留下失智的後遺症。另長期且大量缺乏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有腫瘤等病灶壓迫大腦特定部位,梅毒、愛滋病等病毒侵犯中樞神經系統,也有可能造成暫時或長時間失智。

20161015-SMG0045-002-天如專題-世界失智症理事會唯一的華人理事、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湯麗玉提供).jpg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除了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症、額顳葉型失智症、亨廷頓氏症等退化性失智症,腦中風、慢性腦血管病變,也有極高的比例可能會留下失智的後遺症。。(湯麗玉提供)

雖然目前多數失智症都無法靠藥物根治,但臨床經驗證實,一些非藥物的治療,例如團體懷舊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或利用便利貼、海報等自製教具,不斷提醒患者日常生活中常見人事物的名稱及功能,也有助減緩其認知功能的退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