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另眼看兩岸重燃外交戰火
2016年民進黨再度取得執政地位,民共互不相讓,兩岸敵意升高使兩岸關係急轉直下,也因此結束了馬政府過去八年的兩岸「外交休兵」。中共以外交施壓來宣洩對蔡英文執政的不滿,卻讓臺灣人民遭受池魚之殃。在兩岸重燃外交戰火之後,臺灣受創最重的是與邦交國的關係。對岸拿經貿當武器,接二連三對臺灣僅有的幾個邦交國下手。最近的例子,是中共在五天之內就挖走了臺灣在南太平的兩個邦交國: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顯示對臺外交施壓的力度是一次比一次強烈。
與此同時,蔡政府則藉機擴展與美、歐等國的非官方關係。例如,最近美、德、日、澳等國均表態支持臺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美國對蔡政府的支持尤其不遺餘力,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於9月25日通過《台北法案》,要求行政部門採取行動協助臺灣鞏固邦交,並針對該法提出修正案,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為目標,與臺灣展開雙邊貿易協商。
有人認為,中共選前的挖我外交牆角,是為了操控總統選情,但我認為這誇大了中共對臺灣內政的影響力。蔡英文總統的民意支持度,自去(2018)年「九合一」選後就已敗部復活,目前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香港「反送中」運動固然讓蔡英文「撿到槍」,但關鍵還是國民黨的禍起蕭牆,讓韓國瑜的聲勢顯得欲振乏力。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後人毁之」,韓本人和國民黨主其事者,都有需要反躬自省的地方。
對岸即使想要介入選舉,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鑑於以往的經驗,對岸不會甘於變成藍營選戰的「票房毒藥」,更沒有理由在韓國瑜民調低迷的時刻,平白蒙上「落井下石」的罪名;同樣的情況是,美國雖在臺灣面臨外交困境時,適時對臺伸出援手,但也未必認為這就能為蔡英文的選情,產生「錦上添花」的效果。
盱衡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美國雖仍高居世上唯一超強地位,但天下大事也非美國說了就算。據報導美國曾勸說索羅門打消與中共建交的念頭,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也在索國決定與臺灣斷交後,取消原定與索國總理的會面。但誠如川普日前在聯合國發表的演講所言:「聰明的領袖永遠把人民和國家的利益置於首位,未來不屬於支持『全球主義者』(globalists),而是屬於『愛國者』(patriots)。」從臺灣的立場看,索、吉兩國決定棄我而去,當非明智之舉;但如果易位思考,畢竟他們做的是一個自認最符合本身利益的外交選擇。而國際社會本來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友。
美國在這一波斷交事件中支持臺灣,當然有它自己的利益考量。根據《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專文報導,美國關心的是中共強化對南太平洋的影響力,以及衝擊美國在該地區的優勢地位。因為,北京可以透過與索國的建交,獲取進入該國的深水港,和重啟吉里巴斯衛星追蹤站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