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明年國會改選,藍綠兩黨力拚席次過半,宣傳造勢陸空齊發,試圖將選票最大化。選舉專家分析各地選情時常從藍綠基本盤切入,大範圍選區看似有脈絡可循,但基本盤卻未必是票房保證。
哪些縣市、縣市中的哪些選區、選區中的哪些里,它們的選民在過去選舉中容易「搖擺」,轉換支持的政黨?如果能掌握這些關鍵地區,就可能翻轉選局。而新興的政黨如台灣民眾黨也可能有機會藉搖擺選區崛起。
大數據分析公司實義分析綜整2004年到2018年共10次縣市立委及市議員選舉的投票結果,設計「選舉命盤:搖擺區探知系統」,藉此計算出各選區甚至各里的「搖擺指數」及「搖擺選票」。
以台北市第3選區為例,此區上演蔣萬安、吳怡農「雙帥對決」。儘管外界認為此區結構藍大於綠,但搖擺選票數在73個立委選區中卻擠進前20%,顯見吳怡農力求翻轉仍有可為。
而被視為綠得出油的台南市,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御駕親征」第6選區,挑戰民進黨王定宇。以這套探知系統分析發現,洪秀柱如能客製化競選策略,未必沒有一搏機會。
在單一選區的立委選戰中,力拚勝選的候選人,更需要找出細節裡的天使,爭取搖擺選民的支持。
美國大選有搖擺州,台灣是否也有搖擺選區?二○二○年立委選戰即將正式開打,民進黨能否維持過半席次,七十三席區域立委選戰相當關鍵;國民黨、無黨籍及其他在野黨參選人在哪些搖擺區有機會殺出重圍、翻轉插旗?
大數據驗證決戰中台灣
為此,大數據分析公司實義分析設計「選舉命盤:搖擺區探知系統」,運算基礎為二○○四年到一八年共十次縣市立委及市議員選舉的投票結果。
這套系統以里為最小計算單位,綜合整理各里歷次選舉是否發生不同政黨、無黨籍候選人當選的翻轉情形,並套用「混亂程度(熵值)」的概念,排除各里屬於泛藍(國民黨、親民黨、新黨、民國黨等)、泛綠(民進黨、時代力量、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台聯等)、無黨籍及其他政黨的基本盤,得出「搖擺幅度」,再納入選舉人票數多寡,最終綜合計算出「搖擺指數」。
搖擺指數愈高,代表搖擺選民、票數愈多,而且這些搖擺選票「無政黨屬性」、「無方向性」,是「搖擺選民」或「真中間選民」。再將個別立委選區所屬「搖擺里」的搖擺指數加總,可得出各選區的搖擺指數,個別選區搖擺指數愈高,就代表可流動的選民愈多,選區內各里曾翻轉的次數也愈多,候選人可據此制定最有效率的競選策略。
一般選戰常言「決戰中彰投」,對照實義分析數據顯示,中彰投共十四個選區,其中就有九區位列搖擺指數前四○%的三十個選區中,僅台中第四、五、六、八選區、彰化第一選區較不搖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