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1993年正式開放證券金融業務,當時新設的3家證金公司,打破了黨營事業復華證金1家壟斷的局面。不過,在金管會開放券商自辦證金業務後,證金公司的價值大為減損,今年4月元大金控宣布,將以1500萬元價格,受讓環華證金之證金業務,對於資本額40億元的證金公司來說,1500萬元的營業讓與,簡直是不成比例,很難想像,環華證金這家公司,曾經是「二次金改」中信辜家二少辜仲瑩與金鼎集團張平沼家族「焦土戰爭」的場域,還差一點以6億元價格賣給元大證金,沒想到經過十多年,環華證金繞了一圈,還是由元大以更低的價格接手。
僅存2家證金公司 融資融券信用交易不斷縮減
元大證金(前身為復華證金)與環華證金,目前是台灣僅存的2家證金公司,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證金公司在1995年開放設置後,最多一共有4家證金公司,不過,富邦與安泰證金在2010年受讓給元大證金。由於金管會已開放券商自辦融資融券,加上目前國內外法人,都可以參加證交所的借券系統平台,因此,證金公司目前僅代辦13家證券公司之融資券轉融通。
根據金管會資料,元大證金今年9月底融資市佔率為3.65%,環華證券僅0.37%;融券部分元大證金市佔率2.99%、環華僅0.12%;至於代辦證券商擔保放款部分,目前元大市佔率22.38%,環華僅2.15%。2家業者在國內融資融券信用交易比重,過去幾年一直在減少。
蔡麗玲表示,由於目前金融市場資金很充沛,券商透過證金公司的融資需求幾乎沒有,因此,證金公司實際承作的轉融資為零,但仍有少量的轉融券業務,餘額只有8億多元。
由於元大與環華已是市場上僅存2家證金公司,元大受讓環華證金業務,必須經公平會與金管會核准,公平會方面已在8月同意這項營業讓與,金管會則是在今(8)日點頭同意。蔡麗玲表示,元大與環華的營業讓與基準日訂在10月21日,環華最後一個營業日則是10月18日。
元大證金以1500萬元,受讓環華證金的證金業務,某種程度上頗具象徵意義。畢竟,2005年開發金併購金鼎證過程,張平沼家族為了反制辜二少,曾經企圖推動金鼎、環華證金、第一證、遠東證的「四合一」反制。當時,張平沼家族甚至與元大金控談妥,準備將環華的證金業務以6億元價格讓與元大證金。
開發金為搶環華證金曾遭起訴 拿下經營權後卻失去利基
當時,開發金為了反制金鼎「四合一」,除了透過旗下子公司中瑞創投先行投資第一證券及遠東證券外,又以開發國際公司名義,與環華證金股東陸續預簽股份買賣合約,取得股份達34.52%,隨後,再以相隔超過50日的方式,安排開發國際、大華證券、中信證券、崧華投資、神創投資等5家公司,與環華證金的股東另簽新買賣合約,以取代開發國際所簽立的買賣合約。後來檢方一度以違反證交法「公開收購股票」規定,起訴開發金高層。
開發金為了併購金鼎證,投資環華證金,惹得一身腥,即便拿下了環華證金經營權,公司的營業價值,也在金管會開放券商自辦證金業務,愈來愈沒有利基,環華證金今年3月底淨值42.96億元,每股淨值約10.74元。在40億元的法定資本額要求下,資本運用效益難以提升,不利於股東投資利益。為確保股東及客戶權益,將環華證金之主要業務讓與元大證金,並規劃於完成營業讓與後,另依法定程序辦理公司解散清算,將投資股款退還予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