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光明點燈節」於10月22日在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緬甸街)熱鬧登場,市長朱立倫為緬甸華僑點燈祈福,致詞時向緬華致謝,感謝東南亞多元文化讓新北市更多彩多姿,緬華不僅愛國,又會相互幫助。華新街是緬甸文化在台的大本營,也吸引觀光客到此體驗,「緬甸街」名副其實。
緬甸歸僑協會每年10月中旬會主辦「光明點燈節」,凝聚散居各地的緬僑,齊聚中和華新街交換心得,重敘舊情展現緬甸生活文化的特色。緬人深信每年緬曆7月15日當天日落時刻,點燃燈火就能迎接佛陀返回降臨人間。入夜之後,全緬甸各地的佛塔都被燈火點綴得五光十色。因此,在台每年陽曆10月中旬,中和華新街會舉辦點燈節儀式,雖然規模沒有緬甸故鄉的盛大,但傳統燈籠分贈、舞蹈表演,仍可感受特色文化的習俗。
何謂「光明點燈節」?緬曆7月、陽曆10月舉行的「點燈節」,是慶祝為期3個月的夏安居期滿。由於在緬甸3個月的安居期間眾人皆不得作樂,直到點燈節來臨的同時,社會才又恢復昔日的歡愉氣氛,並且相傳釋迦摩尼佛在這天會在帝釋天天神的引導,且在眾神的陪伴之下降臨至人間。因此,人們為了迎接佛祖與眾神的到來,每一戶都會以點燃燈火或蠟燭的方式迎請。
緬華非常期待這一年一度的節慶,光明點燈節當天,白天時人人穿著傳統的紗籠服飾,承襲緬甸傳統規矩,一切行禮如儀,進行供僧儀式。晚上時在華新街舉辦點燈儀式,每年都搭建在華新街73巷巷口,舞台上裝置祈福點燈的儀式,邀請地方首長與來賓共同點燈祈福。
完成點亮光明燈儀式之後,準備一系列的慶祝節目,皇家舞蹈、迎燈舞、緬甸相聲、鄉間雨傘舞及中、英、緬文流行歌曲的帶動下,歡度佳節。當天在華新街一號入口處到華新街巷尾,在電線上裝上小燈泡和世界各國的小國旗,編織出光明的景象。今年則是延續雙十國慶的氛圍,在整條街掛滿中華民國的小國旗。
對在台的緬華而言,參與點燈節是對緬甸僑居地的思鄉情懷,在點燈節這一天,能找到精神上的慰藉。這項活動基本上年年舉辦,不讓該文化習俗失傳,要讓在台的緬華時常有機會回味這難忘的故鄉情調,同時也翻轉主流社會對於緬甸街早期持著負面的看法,塑造出異國情調的風味,吸引台灣民眾前來。新北市是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城市,若根據選舉人口推算來看,光是在中永和區域的緬華人口就有5萬到7萬人,全市更可高達9萬人左右,不應是個被主流社會忽視的群體。
新北市社會局便表示,期盼藉由點燈祈福活動,祈願佛陀保佑緬甸僑民及新北市民平安健康,除解緬僑思鄉之情外,也發揚緬甸人在台灣推動社會公益、關懷民眾的精神,促進族群融合與相互尊重。這次為迎接「點燈節」的到來,祈福佛祖保佑住在台灣的緬甸華僑及百姓們健康平安及中華民國社會安定、風調雨順、國運昌隆,也為了讓緬僑能一解思鄉之情,也讓台灣當地的居民多了解緬甸風俗文化與南傳佛教的意義。
在此該反思的是,藉由上述簡述的「光明點燈節」,再加上喊半天的「新南向政策」,我們究竟知多少?台灣主流社會認識多少關於東南亞的文化?不如先來了解這些在台落地的東南亞社群,究竟什麼是東南亞文化,不須高談闊論,來一趟中和緬甸街,進行「觀光客的凝視」,藉由蒐集緬華的符號、體驗緬華族群的原真性、參與節慶與活動、品嘗一頓緬華的美食等,透過「五感」融入在緬華的符號場域之中,便能深刻體會與發現到,其實「大陸東南亞國家」的「緬甸」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同時緬華也是台灣社會中的一份子。
*作者為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