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波漲價中,農產公司就釋放這些平日理冷藏起來的胡蘿蔔與馬鈴薯2項,依照蔬菜不能放久的特性,9月約釋出胡蘿蔔19公噸、馬鈴薯23公噸,但根據往年的倉儲計畫,10月因颱風較少,平抑蔬菜的需求減低,因此,倉儲中可供釋放的胡蘿蔔加馬鈴薯加總,只剩下4公噸,因此,今年10月也只釋放了4公噸。
進口蔬菜466公噸 只夠補足一天的蔬菜缺口
其次,平抑物價的另一大宗蔬菜來源是緊急採購進口蔬菜,同樣依據農產公司數據,9/14-10/23的進口概況,7項蔬菜中總進口量為466公噸,每項進口1-2貨櫃,惟以天災期間價格飆漲最嚴重的「洋蔥」進口最多,共有8個貨櫃,約189公噸,其次為高麗菜,共3個貨櫃,71公噸。
從以上農產公司提供的數據看來,近兩個月因為颱風造成蔬菜短缺價飆漲,農產公司為此供應的蔬菜數量相當少,近期的總填補市場的量為512公噸,只能填補一天的缺菜量(約400公噸),難怪價格要飆高,難道是農產公司真的沒有做到平抑菜價的工作嗎?又為什麼明明蔬菜「奇缺」,進口量卻仍如此稀少?農產公司是否沒做好該做的工作?
對此,農產公司主秘路全利解釋,台灣進口蔬菜是從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進口,按照往年的經驗,台灣於10月上旬便已過了汛期,國內的蔬菜自然能供應,也就沒有大量蔬菜進口台灣的需求,因此,國外產地抓準了台灣的需求特性,也於10月份期間減少蔬菜的種植,產地量不夠,台灣也就無法進口更多。
此外,農產公司的國貿部於颱風期間進口蔬菜,對市場來說是很小的進口商,仍有許多私人運作的大貿易商,每天會自行通過管道進口蔬菜,才會呈現如上述2個月中公司拿到市場平抑的蔬菜量,甚至無法填補平常日一天蔬菜缺口的情況。
農產公司坦言:沒法做到「蔬菜總量控管」 精準壓低菜價
那麼,我們該問的是,農產公司又是依據什麼資料來判定每天的進貨量?因為,若公司無法完整掌握國內在颱風季期間,不管是透過官方或私人管道進口蔬菜的「總量」,負責大台北地區蔬菜價格的農產公司,又如何能透過「總量控管」達到精準壓低蔬菜價格的功用?
對此,路全利坦言,目前確實沒有掌握颱風季從官方到民間每天釋放蔬菜到市場的「總量」,他說,農產公司能做的就是與國外產地聯絡,打探國外究竟還有多少蔬菜可以進口給台灣用,同時,是以公司過去的經驗值來判斷進口量。對於所提,應掌握颱風來臨的菜價飆漲期間大台北地區蔬菜總釋放量,才能更精準補足蔬菜缺口,更好地用數量來壓菜價,路全利也表示,確實可以透過關務進口登記、農糧署等單位合作做到,會往這個方向加以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