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日前在工商協進會受訪時語出驚人表示:「創新是分配最大的罪魁禍首」。做為以創新聞名於世的高科技企業領導人,這樣的說法似乎讓人覺得張董事長是反對創新的;也讓人覺得對於他的說法感到好奇,想更進一步了解他的說法背後所代表的意含。而依照媒體的報導,張忠謀受訪的內容主要是:『新政府的經濟政策有三大主軸:創新、就業和分配;但「創新是分配最大的罪魁禍首」他強調,創新是必要的,但也要有心理準備,大家要知道在分配上必須忍受一些問題。張忠謀表示,經濟問題講的是「必須要有成長」,新政府的經濟政策有三大主軸,創新、分配與就業,如何在三者之間取得平衡?「經濟成長最重要,如果沒有成長,就業和分配的問題很難解決。」他認為政府談創新,又談分配,「但創新和分配是矛盾的,為了少數人的創新,同時間很多人並沒有創新,這將使得社會的分配變得嚴重。」他強調,「創新其實是分配的罪魁禍首。」張忠謀認為,當然我們需要創新,但也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在分配上得忍受一些問題。他指出,政府的五加二創新產業用意很好,但不要因此忘了以前國家推動的舊產業,包括半導體等,「假如把這些都忘了,即使新的產業統統成功,也補償不了老的產業因為不注意就衰退了。」』
事實上,張忠謀先生主張企業創新是不遺餘力的,例如他在 2007年公開演講時提出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條件中,就包括了持續創新。他認為企業不僅是在產品、科技方面,而是更廣泛地在各領域創新。台積電就是以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成功。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克波特,曾把台積電寫成Case Study,並說,台積電成功地創造出兩個產業,一是晶圓代工產業,另一是無晶圓的IC設計產業。他並認為,商業模式創新,比科技創新更重要,包括英特爾、麥當勞、星巴克、Google、亞馬遜、Yahoo與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此外,他也提到持續成長、在行業中是領導者、提供股東相當報酬、尊重智慧財產權、學習型組織、全球發展與接軌及有世界性影響力等,都是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條件。
由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出,張忠謀對於創新的核心概念是「必須包括各領域的創新」,「強調學習型組織與智慧財產權的重要」,而最重要的是「創新與成長的關係」;但以上的概念似乎和「「創新其實是分配的罪魁禍首」無法直觀的聯結在一起。因此如果將「創新」概念的定義在歷史上的演化作一些了解,可能有助於我們解讀張忠謀的想法。
關於創新,眾所周知的是1930年代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 Joseph A. Schumpeter )所提出關於創新的概念。他從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出發,提出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具體來說就是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而其中關鍵的人物就是「企業家」,企業家的職能就是要引進「新組合」並實踐「創新」。至於實現「新組合」的目的是獲得潛在的利潤,經濟發展就是不斷創新的結果。熊彼特也指出「創新」的五種情況包括: 採用新的產品、採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開闢新的市場、掌握新的材料供應來源、和實現新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