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人類擁有身體智慧,還是營養白癡?:《舌尖上的騙局!》書摘(1)

2016-11-09 05:40

? 人氣

當憂心忡忡的母親對醫生說小孩不肯吃蔬菜時,醫生會建議就讓小孩子餓到想吃為止。

當憂心忡忡的母親對醫生說小孩不肯吃蔬菜時,醫生會建議就讓小孩子餓到想吃為止。

看看人們吃的這些食物:多力多滋、可拿茲、油炸蛋糕漢堡、滋滋作響的醬汁、以培根為主料的甜點、切達乳酪煙燻熱狗、乳酪蛋糕,以及在佛羅里達州讓老鼠成癮的那些食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六十九%的美國人不是肥胖就是過重。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極度肥胖的人進行減重手術是「可行的選擇」。黛比「雖然已經不餓了」,但是一星期中仍有超過四天會吃那些垃圾食物。五歲的兒童因為吃得太多而得到糖尿病。種種現象都指出一個無法反駁的事實:我們的味覺非但與身體所需之間失去協調,而且正在戕害我們。

在科學家的一些實驗中,人類也一再出現對於味道會形成「習得的偏好」的現象,而這些味道通常都伴隨著熱量一起產生。我們喜歡培根的味道,也喜歡杯子蛋糕、薯條、多力多滋、洋芋片、冰淇淋與披薩的味道,因為這些東西在消化後會產生高熱量,科學家甚至目睹了在腦部掃描中到這些味道偏好的運作。

雖然在已開發國家中,人們對人工調味料的上癮,使營養的白癡行為像是流行病一般普遍,並且在致死率最高的可預防疾病中排名第一,但是我們依然有一線曙光,能夠照亮希望的道路。人類有的時候也會短暫出現營養智慧般的行為。

讓嬰兒自主擇食的實驗

當人缺水的時候,就會渴望喝液態飲料(這種感覺叫口渴)。缺鹽的時候,

就會渴望補充鹽份。十九世紀末期,在加拿大極地的探險家靠著精瘦的兔肉維生,吃下的蛋白質比身體所需要的量還多,因此他們發生了蛋白質中毒,變得越來越衰弱,伴隨的症狀有腹瀉、噁心與頭痛。他們開始渴望一種能讓營養失調迅速恢復平衡的物質:脂肪。

一九二六年,芝加哥的小兒科醫生克拉拉.戴維斯(Clara Davis)進行一項持續數年的驚人營養學實驗。她說服了幾位未成年媽媽和寡婦,讓她代為照顧她們的小孩長達六年。

一共有十五位嬰兒參與實驗,年齡從六至十一個月大不等,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成人吃的一般食物」。在這個實驗的飲食中,嬰兒可以吃在飲食清單中的任何食物,包括水、馬鈴薯、燕麥片、大麥、牛肉、羊肉、肉凍、胡蘿蔔、蕪菁、鱈魚、桃子、蘋果、魚、柳橙汁、香蕉、腦、牛奶和甘藍菜等,這些全都是天然食材,其中不含糖類、奶油、牛油或乳酪,也沒有洋芋片,但是可以用鹽來調味。每種食物都是全天候供應。這個實驗是用來測試「自主擇食」。食物都放在嬰兒面前,但是不會鼓勵他們要吃哪些特定的食物,即使他們只想要啃自己的手指也沒問題。他們要吃什麼或是吃多少,完全由自己決定。

當時普遍的科學觀點是,兒童的營養白癡行為最為嚴重。當憂心忡忡的母親對醫生說小孩不肯吃蔬菜時,醫生會建議就讓小孩子餓到想吃為止。因此戴維斯醫生想知道,在嬰兒從母乳轉換成吃一般食物時,如果放任他們不管,那他們會吃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