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每逢天氣熱,台電就會不斷呼籲民眾節約用電、冷氣要增溫,10月中供電吃緊時,就連政委張景森也在臉書上不斷po文、要大家「別按讚、請轉貼」節電提醒。如今台電終於推出簡易型時間電價,直接用不同的電價引導用戶節電,但上路首月,成績卻不如預期,實在讓人感到有些可惜。
台電自己的數據顯示,每天的用電尖峰負載,有5成來自低壓用電,也可以說都是被冷氣「逼出來的」,如今用電尖峰和台電的備用容量差距越來越小,全台幾乎每天都在限電邊緣徘徊,台電調度人員天天祈禱發電機組不能臨時「出包」,期望供電不要出事,但卻鮮少真正從需求端下手、直接控制用戶用電量。
台電對高壓用電大戶早已祭出需量競價措施,用戶只要在尖峰時段省電,台電就會以優惠價格「收購」這些省下來的電。但對於真正創造用電高峰的全台1300多萬低壓用戶,台電雖然過去已有時間電價機制,選用的用戶占比卻不多。如今台電推出門檻更低、更適用多數用戶的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就能直接以價格為誘因、把用電量從高峰時段挪到離峰,尖峰負載量也能因此降低。以全台每月用電量700到4000度用戶共100萬來算,台電預估最多能有效抑低27.5萬瓩,對現在備轉容量率動輒在限電警戒的90 萬瓩上下的時刻,已是不無小補。
此外,為了記錄用戶不同時段的用電量,台電準備30萬具可記錄不同時段用電量的電子式電表。有了這些電表,台電不用再像過去每2個月抄1次電表、不知道用戶到底都怎麼用電,而是能更細緻了解用戶的用電行為,進而設計更多有效鼓勵節能的方式或計價方案。
供電不斷亮紅燈、新發電機組又遲到,供電能量一時無法大幅擴充的此刻,台電實在應該好好開始正視需求控管,讓用戶也能成為避免限電的關鍵力量。即便現在離明年夏天還有一段時間,台電也應把握時機大力推廣,讓用戶能及早知悉、採用,真正利用時間電價轉移用電尖峰,別再把好球打歪、再用「恐嚇」、「警告」、「呼籲」渡過每一次供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