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產會認定中廣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命其吐還從政府遷台以來取得的不當房地,並追徵七十七.三億元,讓中廣面臨生存保衛戰。
趙少康以司法途徑力阻黨產會
但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冷不防將戰場延伸到司法領域,具狀向台北地檢署控告時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及投管會主委劉泰英。據悉,檢方已分案交由黑金組檢察官王俊棠偵辦,檢方的偵辦動作恐讓此案再添變數。
中廣為了切割國民黨而和黨產會纏鬥將近三年,但黨產會最終仍將中廣扣上「國民黨附隨組織」的大帽子。中廣堅稱,二○○五年底,國民黨營的中投公司將華夏公司(含中時、中視、中廣股權)以四十億元包裹賣給中時榮麗集團後,中廣就已脫離國民黨。趙少康自認是冤大頭,他花十億元買下廣播部門,如今卻得承擔歷史共業。趙少康怒嗆黨產會:「錢也不是我們拿去的,我一毛也沒有拿啊。這些錢不跟國民黨追,跟誰追?」
在中廣處分案出爐後,趙少康緊急委任律師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停止執行獲准。不過中廣是否附隨國民黨?三中交易案是否讓中廣脫離國民黨掌控?在過去時空背景下是否侵吞不該拿的房產?這串問題的答案將決定趙少康能否保住中廣。
翻開黨產會處分書,就可瞥見中廣一開始就布滿黨國機器的影子。一九二八年二月,在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全體會議上,黨務要角陳果夫、葉楚傖、戴傳賢等人拍板設立進行作戰宣傳的廣播電台,一開始定名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廣播無線電台」(簡稱中央廣播電台),之後陸續更名為「中央廣播無線電台管理處」、「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
代表國家接收在台灣的日本產業
四五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國民黨「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就代表國家到台灣接收日本總督府在日治時期設置的台灣放送協會各地放送局與機室。隔年國防最高委員會決議將該單位改組為「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廣),國民黨將公司地址定為中國南京、資本額定為五十億元國幣,選定股權代表人及董監成員後,更主導制定公司章程,最後送交經濟部立案。
國民政府遷台後,國民黨在台北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改選董監事,幾年後中廣修改公司章程並重新向經濟部登記,將資本額改為新台幣一百萬元。而中廣也向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遞交一份當年經核准轉帳的房屋清單,要求政府核發產權證明書。行政院則指示這筆三一七元一角四分的房屋價款先從中廣事業費下扣抵轉帳。
不過這些轉帳房屋卻衍生糾紛。黨產會認為,國民黨當年是以「政權行使支出」為由,使用國庫預算購買不動產,中廣只取得管理使用權,而台灣省政府公產管理處曾經數度確認這些公有土地不在轉帳範圍內,地政機關更拒絕辦理中廣申請的公有土地囑託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