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聯盟的打擊數據不斷飆升,去年紐約洋基才剛創下團隊單季267轟的新紀錄,今年馬上就被明尼蘇達雙城的307轟超越,而洋基也再度改寫了單季隊史新高(306轟),隨之而來的是球員、球迷對於比賽用球的質疑,休士頓太空人王牌投手韋蘭德(Justin Verlander)更在今年7月時直批聯盟使用彈力球,讓比賽變成天大的笑話。
日前美國媒體《Baseball Prospectus》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觀點,分析例行賽末擊球軌跡的變化,並指控大聯盟於季後賽時再度更換了比賽用球,球的阻力係數比起例行賽也有所提升,大聯盟官方也在日前發表聲明:「大聯盟官方所使用的比賽用球是批量生產的,而季後賽所使用的球跟例行賽是同時生產的,所有的球都是用同樣的材質與工法進行製造,唯一的不同之處就是季後賽的用球上印有季後賽標誌,但就如同先前所說的,球的阻力在不同的時間點會有所變化。」(延伸閱讀:使用彈力球導致全壘打暴增? 韋蘭德:聯盟讓比賽變成笑話)
但根據《The Ahletic》的報導指出,有聯盟內部人士透露比賽用球的阻力從8月開始就已經有所提升,避免季後賽時的打擊數據發生劇烈變化,但詳細情況仍要等專家分析完提出報告後才會知道。不過大聯盟之所以不受到球迷與球員信任的原因,仍要歸咎於大聯盟官方與比賽用球製造商的Rawlings關係密不可分,隸屬於大聯盟官方旗下的Rawlings有25%的股權掌握在聯盟高層手中,另外的75%則是由聖地牙哥教士的股東塞德勒(Peter Seidler)所持有,要讓外界相信聯盟從未干預比賽用球,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有鑑於近年來屢次被質疑針對比賽用球動手腳,大聯盟官方曾在2018年針對此事雇用專業團隊進行調查,該報告當中指出,「大聯盟用球的製造工廠位於哥斯大黎加,在勞動密集型的工廠當中,員工有系統性的製造過程能夠生產出高品質的比賽用球,儘管球的製造過程中有部分流程能夠使用自動化生產,但球的縫合仍然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在勞動成本較低的地區進行生產是合理的商業決策。製造工廠的員工似乎受過良好的培訓,有良好的分工制度,並勤於紀錄與檢驗產品;而在生產球之前,也會針對球的原料進行監控、檢驗,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製造比賽用球的過程會對比賽造成影響。」
據消息人士透露,大聯盟買下Rawlings的原因不外乎這兩種,第一,聯盟所持有的股份能夠確保比賽用球不會短缺(或是壟斷市場);第二,聯盟能夠對比賽用球的生產過程有決策權,如果製造工廠打算購買會影響到製造流程的設備,聯盟也能夠擁有否決權。
但最嚴重的問題是,大聯盟官方似乎對於比賽用球並不夠了解,等到球員出來批評比賽用球有問題時,聯盟才打算啟動調查,根據日前《The Ahletic》的專欄指出,2019年球季比賽用球的尺寸變得更小、縫線高度降低、球皮更加光滑、球的形狀變得更圓,球的核心也變得更靠近中心點,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球被打出去後飛得更遠,聯盟卻沒有公開這些資訊給外界知道,那麼又該如何贏得球迷與球員的信任呢?
◎加入風運動粉絲專頁,帶你掌握更多國內外體壇動態
◎加入風運動LINE,嚴選好文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