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中國與美國之間將於十月十一日起算的未來五周內,達成「相當實質性第一階段協議」,除非中國副總理劉鶴帶回的協議內容,最終未獲得北京最高層的批准。
開放金融市場應無涉美中談判
這一輪中美磋商成果是否意味兩國摩擦就此降級?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指出,若將談判成果分成五個情景,當前並不屬於第一(談判破裂)或第五個(達成全面協議)情景,同時也不符合第四個(達成初步協議)情景,因為美國並沒有延後十二月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計畫,也沒有取消對華為的科技限制。
整體而言,當前的談判發展較偏向第二(談判繼續)加上第三種(再次休戰)情景,屬於瑞銀所設定的基準情景,意味著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恐將持續。
瑞銀認為,儘管中美兩國朝摩擦降級的方向邁進,促使爭端在短期內升級的風險有所下降,但仍不足以改善全球經濟前景基本面。因此,在初步協議細節公布前,戰術資產配置維持溫和、不看好股票(相對債券)。
縱使未來出現意外,中國對外逐步開放金融市場,應該會獨立於中美協議之外,開始有些具體進展。事實上,在中美貿易談判磋商結果尚未對外公布時,中國證監會發言人高莉就於十月十一日當天表示,從二○二○年一月開始,中國將陸續取消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比限制。
高莉強調,證監會將繼續落實國家對外開放的部署,推動資本市場持續向外開放,繼續做好合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設立、變更實際控制人等審核工作。
從二○年一月一日開始,將取消期貨公司外資持股比限制,只要符合條件,外資持股比率可達一○○%;二○年四月一日起,將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率限制,範圍為全國;二○年十二月一日開始,取消國內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限制。
一八年四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做出「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等重大宣示後,包括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便著手規畫金融開放的具體措施和實施細則。
台灣金融業遺憾服貿沒過
此外,中國政府方和非政府方財經相關智庫,也陸續進行許多中國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影響性分析。
多數中國財經智庫分析後的結論,不外乎「短期內外資金融機構對中資金融機構不會構成重大衝擊,但是中長期競爭壓力會逐漸加大,故對此不可掉以輕心」這類描述。而類似的結論,或許也適用於中國境內的台資金融機構。
受惠於兩岸特殊的關係,台灣金融業雖未享有如同中國金融業的待遇,但大致上中國政府仍給予台商略優於歐美業者的禮遇。台灣金融業者認為,如果當年《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服貿)過關,台灣金融業提早卡位,或許還能比外資保有些許領先優勢。未來台灣金融業若跟著歐美等外資金融企業一體適用,未必占得到便宜,在中資與外資的夾擊下,未來所面臨的挑戰或許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