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嘉裕觀點:重建人民可以理解的司法

2016-11-04 07:00

? 人氣

(圖/BridgeOfSpies FB)

(圖/BridgeOfSpies FB)

許多人民不信任司法,甚至仇恨司法,與對司法的誤解有很大關係。這並不是說司法都沒錯,都是人民誤解,沒這個意思。但一般人通常不去看判決,看判決也不一定看得懂,因為判決的確不容易讀。判決背後龐雜的法律體系及實務運作,尤其在最高法院見解有歧異或有違憲之虞的情況下,有些即使對於具備法律專業的法官、檢察官、律師而言,也是艱澀困難的,更不用說一般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般人,除非親身經歷訴訟者,對司法的認識,多半只透過媒體報導、電視名嘴及親友茶餘飯後的閒聊,聽別人罵得爽,就跟著罵,因道聽塗說、過度簡化,自難免張冠李戴,產生許多誤會。一些社會矚目的殺人案件,判不判死刑,應該是造成人民對司法印象很差的主因。雖然上司法院網站就可查看判決書,包括判決理由、承辦法官姓名,都是公開的,但幾乎從沒聽過批評者是針對哪位承辦法官所寫的判決理由的批判。常見的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罵全體法官為恐龍法官,為什麼會這樣?就是通常看不懂判決書也不想看!因為法官寫的判決理由繁雜難看呀!結果就淪為司法圈內人才能理解的司法。反觀媒體報導或電視名嘴批評司法的說法,就算是加油添醋或移花接木,但容易吸收,大家愛聽,又缺乏資訊及能力分辨真偽。這大概就是人民不信任司法最主要的癥結。

繁雜的判決書常杜絕人民客觀行使監督權(取自法操Follaw)
繁雜的判決書常杜絕人民客觀行使監督權(取自法操FOLLAW)

至於親身經歷訴訟者,對司法的認識,可能比較多些,但也不一定好到哪裡去。很多人只在意訴訟輸贏,輸了就覺得司法沒幫到他,就是司法不公,不見得清楚輸贏的主要理由是證據夠不夠、有沒有法律依據。公平的司法,應該鐵面無私,根本不該有幫不幫哪一方的問題。

反之,若是人民可以理解的司法,人民就有辦法針對承辦法官的判決理由,加以分析批評,才有辦法就事論事,才能找出問題所在,進而解決問題。這樣一來,人民對司法的實質監督才成為可能!司法才會存優汰劣,才會進步。而不分青紅皂白亂罵一通,實在說不上監督,說不定很多法官還會偷笑外界不知如何監督,罵都罵錯。況且當人民可以輕鬆獲得司法資訊,較有能力質疑司法新聞之真偽,有些過於商業傾向的媒體亂象應該就會收斂。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罵全體法官為恐龍法官,只能洩憤,傷害不相干的法官,並無助於改善司法弊病,甚至會造成劣幣逐良幣,降低司法品質。由此可見,重建人民可以理解的司法,實在是人民監督司法、持續改革司法、提升司法品質與信譽的先決要件,太重要了!

關於解方,不少人主張要判決書寫口語化。當然遣詞用字淺白,閱讀起來也許較不吃力,但代價是精確性降低,字數篇幅更冗長,而且法律上專業術語多,一碰到專業術語又看不懂,就要再解釋說明,寫判決會變成寫教科書,沒人受得了。另一方面,新任法官於分發工作數年後,會有二次書類審查,主要是抽查判決書寫得好不好,若不通過將不能再擔任法官,後果嚴重,但書類審查基本上是保守傾向的(可參考法官改革司法連線的「法官書類養成過程及改革建議-以書類送審制度為中心」)。此外,合議案件的判決書寫方式,也不是受命法官一人可為所欲為。再考量上級審對下級審判決書寫方式的評價,也會影響下級審法官的職場生涯。在層層束縛之下,難以寄予判決書寫口語化過多期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