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專文:狗狗是不尋常的家人 映照著我們的內心

2016-11-13 06:30

? 人氣

「長年以來,清盛對於人稱「寵物」的毛孩子開拓了我對家人的體會,原來,牠們每一個都不尋常,也都反映出飼主的人格與性情。」(圖/新經典文化提供)

「長年以來,清盛對於人稱「寵物」的毛孩子開拓了我對家人的體會,原來,牠們每一個都不尋常,也都反映出飼主的人格與性情。」(圖/新經典文化提供)

陪伴我過日子的狗不計其數,其中一半兒是叫人給毒死。對於某些人來說是寵物的家畜,對於另外一些人卻是必欲除之而後快的惡魔。後者不能體會的是:我們容有不尋常的家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我們還年幼的時候,就會知道家人之中必有需要我們照拂看顧的,也會知道家人之中必有先我們而去的,更會知道家人之中必有我們不能完全瞭解、也未必完全瞭解我們的。這些帶來勞苦、傷感、以及挫折的際遇,正是從我們和最親密者之間交融激盪而生、而成,與物種、血緣無關。視之如家人、待之如家人、愛之如家人,則家人矣。

多年前,我聽一位姑娘說她不能親近貓犬之屬,原因很簡單,是姑娘的老娘說的一句話:「牠們遲早會傷你!」據說這話是她年紀還小的時候聽來的,不料一語成讖,日後但逢親近貓犬於道途之間,她總會在驚聲尖叫之餘,罹抓咬之難。

不過,我寧可把那位老娘的話延伸來看:令人黯然神傷的,不只皮肉抓咬,還有生離死別。家飼貓犬,與主人遭遇,鍛鍊彼此的心志、磨合彼此的個性、安頓彼此的感情。於飼主而言,不啻是勞我以生、哀我以死、而終其天年還未必能讓我們認識的陌生家人嗎?

林清盛出身花蓮壽豐鄉,十八歲負笈北上,完成中文系的學業之後,一向在台北獨立謀生。從一九九九年九月起,與我在電台共事,呼同兄弟,誼兼父子,前後十七年。他很早就告訴我:此生不做成家之想。看他年過四十,煢煢獨棲,不惹紅塵,可見堅決。這樣的人物多了,從陸羽到林和靖、從康德到卡夫卡,從安徒生到叔本華。人們但知其所事之藝、所問之學,而不及其家。但是梅妻鶴子之事,彷彿就昇華了七情六欲;也不僅僅是風雅,還帶有一種重新鑄造人生和情感的卓絕想像力。

不飼養貓狗者,應該會覺得有些主人家對於寵物的行為或表情總有過度的詮釋。我卻覺得能發展出那樣細膩的觀察、那樣深刻的體會,足見主人別無用心的寂寞的確強大極了。而寂寞,誰說不是想像力的溫床呢?

黃金獵犬貝克漢加入清盛的家人圈之前,清盛還有不能朝夕相處的父親和妹妹,父親在花蓮縣193公路的那一頭,妹妹則經常在天涯海角。貝克漢成為家人,也不過就是十二年又十個月的事。貝克漢離開之後,清盛寫下了這本追憶憑弔之書。也是在讀著這本書稿的時候,我恍然而悟:那破碎的、瑣屑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正是送行者重浴時間之流的清滌。

大約也是在貝克漢三、四歲的時候,清盛才驚覺:時間在相對兩個家人之間也有其不對稱的相對之論。無論毛孩子的表情、體態、活動如何活潑可愛,牠們在人類的計時器上總以數倍於人以上的速度很快地老化。這一本家人之書的兩個主人翁也因為生理時間的不對稱,而帶給讀者體貼生命老去的軌跡。清盛自己從大男孩的年紀,跨過了四十而不惑的門檻,而他與貝克漢所打造的家,也恰是種種消逝青春相互送行之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