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馮世寬和空軍參謀長范大維中將日前被問到,台灣空軍性能提升後的F-16V戰機若對上共軍最新的殲20匿蹤戰機是否有信心,兩人都以「有信心」答覆,兩岸不少軍事迷認為這只是空話。經《風傳媒》追問,范大維進一步分析,台灣的F-16V在近戰中因機身小、推力大,動作較殲20靈活,加上新獲得的AIM-9X響尾蛇飛彈性能優越,不見得會居下風,所以他才說有信心。
范大維強調,空軍不會單以數據去論斷2型戰機間的優劣勝敗,像是飛彈射程,外傳殲20掛載的PL-15(霹靂15)飛彈射程達200公里,台灣F-16配備的AIM-120飛彈,帳面上說最大射程是120公里,若僅用數字比較,看似對方可以先發射飛彈攻擊我方,但在空戰時並非如此,沒有飛官會在飛彈最大射程時就發射飛彈,因為命中率極低。
強調精準命中 「比較飛彈最大射程無意義」
范大維解釋說,空軍在飛彈的射距上,有R1和R2之分,前者是最大射擊距離,後者則是可以精準命中的距離,一般都是在後者才會射擊,較有把握命中的距離約在10至20浬,假若PL-15的射程達200公里,殲20若在200公里外就發射,命中率其實極低,因我方戰機一個閃避動作,隨即就可離開射程外,所以雙方戰力比較,用飛彈最大射程數據並無太大意義。
「戰術運用有時比戰機性能更重要」
此外,空軍做戰力比較,也不會用1對1的方式,因為很少會有單機遭遇,現代空戰多半是多機編隊攻防,因此雙方空戰過程,戰術的運用有時比戰機的性能還重要,加上我方是採防衛守勢,敵機進入我方空域,台灣地面還有各種防空飛彈和火炮支援掩護,戰力發揮不會只有戰機本身,因此如果是在台灣空域遭遇殲20,他才會公開說「絕對可以勝任台海作戰任務」。
范大維並透露,台灣空軍已把共軍殲20列為假想敵,並有相關制衡的戰術戰法。至於在立院被立委臨時用照片抽考殲20和殲31的識別,因一時無法回答而被立委評為不及格,范大維則說,殲20他當然可以識別,也了解一定性能,但另一型殲31,他必須坦承,這型戰機是否已經成功研發可能還有疑問,他還真不清楚,所以無法辨識殲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