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窮人看巫醫,為何比上醫院更合理?諾貝爾獎得主「快閃店」實驗,幫4億人打敗貧窮

2019-10-23 18:10

? 人氣

巴納吉(右)、杜芙若(左)是年齡相差12歲的經濟學家夫妻檔,杜芙若更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巴納吉(右)、杜芙若(左)是年齡相差12歲的經濟學家夫妻檔,杜芙若更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更像和平獎!得獎的3位經濟學家,都是掃蕩全球貧窮問題的英雄,他們是3位美籍印度裔的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出生法國的杜芙若(Esther Duflo),以及克雷默(Michael Kremer)。

「有超過7億的人口,僅仰賴極低所得過活,而每年約有5百萬名,未滿5歲的兒童死於疾病,這些疾病只需要便宜的療程,即可治療和預防,」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這3位經濟學家卻提供了可靠的答案,以最好的方式,緩解全球的貧窮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9成家庭寧願喝髒水?走進窮人生活才能問對問題

經濟學家通常窩在學校的研究室寫論文;但這3位經濟學家,卻邁出舒適的校園,走入全球最貧窮、最落後的國家,運用他們的實驗和分析的本事,讓上億名窮人,得到最有效的幫助。

巴納吉和杜芙若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夫妻檔,而克雷默則是哈佛大學學者。

他們3人的背景各異,但解決貧困的觀點卻一致:唯有走進窮人的生活,你才找得出最佳解方。

「明明花不到新台幣6元,就能買一大包淨水消毒劑,最窮的人都買得起,可是為何90%的非洲尚比亞家庭,情願喝髒水?」

「口服補充液幾乎免費,可治療痢疾,醫療所也拿得到,但為什麼每年仍有約150萬位兒童死於痢疾?」

「他們(窮人)被看成一群絕望的人,你給他們什麼,他們就會接受什麼」巴納吉接受《華頓知識在線》訪談時指出,他們不接受援助機構的善意,是因為提供協助的人,其實不夠了解窮人的生活。

舉例來說,外界多以為落後國家的窮人偏愛看巫醫,是愚昧迷信,但巴納吉和杜芙若指出,在落後國家裡,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脫班情況嚴重,當民眾長途跋涉到醫護站,卻可能發現醫院根本沒開門;若改去私立醫院,又充斥沒有執照的「醫師」。

當公立、私立醫院都不可靠時,看巫醫,反而成為最合理的選擇。

快閃診所提高疫苗接種,透過小小實驗,找最適解方

「藉由窮人的生活與選擇,告訴我們如何對抗全球的貧窮問題。」合著《窮人經濟學》(Poor Economics)的巴納吉和杜芙若的研究,其實是達成2項目的:第一,檢視、評估國際援助計畫是否有效;第二,找出貧窮的癥結點,以更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

巴納吉和杜芙若運用隨機控制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為窮人面臨的困境對症下藥。該實驗方法是將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還有「對照組」,對不同組別實施不同的方法,比較效果的差異。

最經典的案例,是他們在印度拉加斯坦省(Rajasthan)的實驗。拉加斯坦省的預防接種率極低,接受完整預防接種(幼兒1歲前應施打的5種疫苗)的,不到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