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都學有專精,但在理財的領域裡,除了投資的IQ 的基本知識需要學習,同時投資中情緒管理的心理素質更要加強,才可以避免在「貪」、「怕」、「沒有耐心」的極端中搖擺。我們的理財教育如此不足,這也是台灣股市欠缺動能,經濟下滑的潛因之一,全民的理財教育要下點功夫了。
用知識擺脫無知
日常生活中的道理大家都懂,為什麼碰到發財,許多人就不清醒,除了財不迷人人自迷,還因為正確的理財觀念,簡單,但不容易。更有挑戰的是—完整的理財教育,這必須包含了整體財務規畫和投資管理,不會只有一兩樣重要的觀念,所以更需要「以簡御繁」;特別是近年來股票指數基金(ETF)的產生,都不是牛頓所處的時代會出現的有利投資工具。金融產品的演變和時代的進步,讓現今的投資已經可以簡馭繁,達到「簡單、安全、有績效」的三個目的。
如果連這樣已可證明且有良好績效的歸納及知識,都不清楚或不願意進一步了解,那麼還是依然無法脫離無知的困境。對自己的不知,對外在事物的不知,這才是一個最大的風險。
我的投資生涯經歷過失敗、挫折,以及偶有佳作的逆轉勝。如果以登山來講,雖然還未達到頂峰時,但見山、見水、再見山,這三十年來理當走過一遍了。要幾次見山見水才能夠達到圓融的境界,我還不知道,但也多少悟出一點適合自己和多數人的投資之道。
所以我想挑戰,透過整理出來的投資理財的「知」,讓它以簡馭繁,希望每年十分鐘,最多不超過三十分鐘,讓普羅大眾都可以領略和享受到投資的簡單、安全、有績效的「知識」之美。
巴菲特也說過,「風險是來自於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可以說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無知」,那麼獲取投資的成功,先讓我們從「消除無知」開始!
作者/ 闕又上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