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文內含部分劇透)
「You don't listen, do you?」(你沒有聽我說,是不是?)──電影《小丑》對白
電影《小丑》在香港創下逾5000萬港元票房,也在當地引起熱烈討論,社群媒體上評價電影內容與香港情勢的相似之處,高潭市裡貧富差異大、菁英階級壟斷資源,人民感到自己被政府拋棄,最後戴上面具到街頭暴動,在地鐵裡與警察交鋒,城市火光沖天,到處都被破壞,這也令香港觀眾聯想到自己出了家門後,也可能碰見催淚瓦斯煙霧瀰漫,地鐵站內警民衝突等場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0日報導指出,電影《小丑》(Joker)不時出現粗獷而寫實的暴力場面,在一些香港觀眾眼中,電影反映與香港極度相似的現象,像是階級不平等、人民的絕望;也有人認為《小丑》描述享受犯罪與製造混亂者的故事,不應拿來與香港做比較,這些亟欲將《小丑》與香港區分開來的人們,不希望外界誤認為香港抗議者刻意製造破壞,造成抗爭的負面宣傳。
探討反社會人格誕生的電影,為何與香港扯上關係?
《小丑》電影向全世界提出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可憐又可恨的「反社會怪物」如何產生?患有怪笑症、扮小丑維生的潦倒男子亞瑟‧弗萊克(Arthur Fleck)由於生活與事業的失敗,一步一步從社會邊緣人,到成為高譚市(Gotham City)最邪惡、最頂尖的超級罪犯。飾演小丑的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曾指出:「這不只是一場寫實的角色研究,也將會是一部深入人性的警世預言。」
儘管發行《小丑》的華納媒體(WarnerMedia)指出這電影並非旨將小丑塑造為英雄,但有些香港觀眾仍從角色中汲取到靈感。《小丑》在香港上映時,碰上港府實施《禁蒙面法》來制止示威,然而在接下來的抗爭中,憤懣的香港示威者反而變本加厲地戴上各種創意面具,或畫上千奇百怪的臉譜,有V怪客及嘲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小熊維尼面具,當然也有電影裡小丑的扮相。
《禁蒙面法》上路之後,LIHKG討論區(連登)出現帖子寫道:「今日過後,香港需要小丑。」也有香港網友稱高潭市示威者為「烈士」,形容小丑為「反抗的象徵和反叛的精神領袖」;網友甚至把電影裡的角色與香港人物做比較,指出「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如同小丑,蝙蝠俠的父親韋恩(Thomas Wayne)與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相似。
CNN訪問了近期剛觀賞過《小丑》的香港學生吳錦美(Kimmy Woo,音譯),她表示,電影中小丑指責精神醫師從沒仔細聽他說話:「你沒有聽我說,是不是?」就像是現在的香港,「不論人民如何表達他們的需求,政府就是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