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逐漸浮現:《停滯的年代》書摘(2)

2016-11-25 06:00

? 人氣

華爾街(美聯社)

華爾街(美聯社)

若想妥善處理全球金融危機,盡可能降低危機再爆發的風險,我們必須奉行經過協調、前後一致的方案,根據危機的個別成因對症下藥。我們必須減債、糾正過度的經濟失衡、扭轉金融化趨勢,並且藉由縮減福利計畫和為未來的福利支出準備充足財源,控制福利支出的成長。但各國執政者因為擔心經濟崩盤和在選舉中失利,盡力規避這些必要的變革,一如1930年代至1950年代的好萊塢男星艾羅爾‧弗林(Errol Flynn),不願因應財力衰退的事實改變支出習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各國政府選擇權宜之計,壓低利率並增加公共支出(靠發行公債或向央行借錢支應),藉此刺激需求。製造出危機的政策,結果成為解決危機的方案,這呼應了維也納評論家卡爾‧克勞斯(Karl Kraus)的說法:精神分析本身是一種病,但偽裝成一種療法。政界和央行官員選擇賭一把,假定經濟成長和較高的通膨終將解決問題。

結果,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主要經濟體的公共和民間債務總額不減反增。在2007年至2014年間,全球債務增加了57兆美元,對GDP的比率增加了17個百分點。截至2014年中,全球債務為199兆美元,相當於全球年度GDP的286%。相較之下,2007年時全球債務為142兆美元(相當於GDP的269%),2000年時為87兆美元(相當於GDP的246%)。

在此期間,如果看實體經濟債務(家庭、非金融企業和政府的債務)對GDP的比率,沒有一個主要經濟體是下降了,開發中經濟體也只有五個是下降了。相較之下,14個國家的總負債對GDP比率上升逾50個百分點。負債對GDP的比率超過200%的國家如今超過20個,日本以400%高居第一,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澳洲的負債對GDP比率,分別為233%、221%、252%、188%、280%、259%和213%。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和韓國的負債對GDP比率,分別為217%、120%、128%、65%、133%和231%。

2007年至2014年間全球增加的債務,有一半發生在開發中經濟體。期間中國債務飆升,從2007年的7兆美元,增至2014年的28兆美元。

企業、家庭和政府的債務全都增加了,只有已開發國家的金融業降低了負債。企業借錢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買回自家股票或收購其他公司。家庭債務約74%為房貸,在80%的國家是增加了。風險指標,例如負債對所得比率、償債支出占所得的比率,以及房價變化等顯示,加拿大、荷蘭、瑞典、澳洲、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家庭面臨負債過重的危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