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東亞多邊盛會,臺灣被邊緣化

2019-11-05 07:10

? 人氣

在歐巴馬政府擔任國防部負責東南亞事務,現為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的希萊特(Amy Searight)指出,「一個獲得印度太平洋十七國領袖參與的峰會,竟然沒有美國高層領導出席,這將會是該區域的頭條新聞;人們不免會質疑,這個政府對於其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戰略到底有多認真。這確實讓人懷疑美國做為該地區戰略夥伴的可靠性。」

臺灣四面環海,所謂「開放則興,封閉則亡」。談對外開放就不能忽略兩岸關係和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性,且兩者深具相互影響的作用。目前臺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出口比重雖降至39.4%,較2018年的41.3%減少近2%,但大陸仍是臺灣最大順差來源,因為臺灣對中國大陸貿易的依存度高。中國大陸GDP成長率降1%,臺灣會跟著降0.3%;相較之下,美國GDP降1%,臺灣只跟著降0.06%,大陸經濟對臺灣的影響可見一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新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C. O’Brien)(AP)
美國總統川普繼續缺席今年東亞峰會,由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C. O’Brien)代打。(AP)

早在李登輝執政時期,就曾思考如何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問題,所以提出「南向政策」;蔡英文執政後蕭規曹隨,也喊出「新南向政策」的口號,把重點放在東南亞地區。擁有地緣和人文之便,臺商經營東南亞具一定優勢,而且布局甚早。去年東協僅次大陸,是臺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占總出口17.3%,而出口到RCEP國家的比重,則高達72.5%。

眾所皆知,參與區域經貿組織的得利之處在於,會員國彼此之間享有更低的關稅稅率,甚至是零關稅,且大部份FTA與區域組織,最後都希望把95%左右的貨品降到零關稅。臺灣未能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在出口上必然居於不利的地位。根據一份臺經院所做的模型推估,各種區域經貿組織對臺灣經濟的衝擊,其中以RCEP讓臺灣經濟成長率減少0.76%最為嚴重;相較之下,TPP的衝擊只減少0.14%,這是有美國加入的數字,在美國退出後,情況則大為不同。

臺灣長期受到政治因素影響,欲參與區域多邊組織,面臨的障礙可以想像。從馬英九執政時期開始,臺灣就努力想要加入TPP、RCEP,同時也爭取簽FTA的機會,而唯一的成果就是兩岸簽了ECFA,讓臺灣出口產品受FTA覆蓋的比率達到9%多。

ECFA只是「早收清單」,原本兩岸已談判完成的貨貿協議,如果順利簽署,至少能讓臺灣出口有四成受惠,可惜現因政黨輪替而胎死腹中。至於早收清單部分,明年到期後能否延續下去,目前也說不準,還要看選後兩岸關係的發展。

民以食為天,臺灣的生存靠經濟,這是一個「硬道理」,不應受到政黨競爭的影響。中美貿易戰牽一髮而動全局,臺灣難以置身事外。因此,全民拼經濟應是臺灣這次總統選戰的主軸。為了避免臺灣在區域經濟整合的過程中逐步邊緣化,選民期待參選人能提出各種政策選擇途徑:究竟臺灣經由大陸進軍世界好?還是經由世界進軍大陸好?臺灣民眾已在選戰中接觸了太多的政治口水,希望在選前不到一百天,能見到政治人物端出的牛肉。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