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的臭豆腐小攤,享譽大新竹地區,我一直猶豫要不要「吃這一家?寫這一家?」台灣眾多小鎮都有一間居民童年滋味的老冰店,也有一家讓當地人魂縈夢繫的臭豆腐攤。
剛好有一則府城報導,說台南市開山路那一家「吃不到的臭豆腐攤要收山,老板累了,退休不賣了」。這是府城美食歷史的重大事件耶!我在《小吃研究所:帶著筷子來府城上課》有提到這一片小攤,將它歸類在「限季限量,買不到也快樂」篇,對於春去秋來,老店亦有興衰起落,這則新聞有了惆悵之慨。那天傍晚在關西小鎮,看著小攤前的排隊人龍,特別有「享受當下」的情緒。
臭豆腐有「青方」古名,關西這一攤的青方尺寸大小頗有古風,方形長寬比較小,但是比一般坊間的又厚了些。店家有兩個油鍋,醃漬青方豆腐先入低溫鍋小炸一陣子,將其炸得內心透熱即可,再轉往高溫鍋,使其表皮酥脆,等到酥黃皮脆的火候最佳時間點,速速夾起,置放在瀝油架。
夕陽下,微焦酥黃的臭豆腐熠熠發亮,淋上蒜泥、獨家醬油,也有數量不多的台式泡菜(去油膩,菜量實在不宜太多,也不宜太酸,免得搶了臭豆腐的美味,店家的泡菜口味恰當)。
攤子外排隊人龍,井然安靜地看著店家油鍋,我喜歡這種「太平世界的小確幸」感覺。我當然知道有太多人吃遍台灣小鎮各家臭豆腐,而且多人也將「關西臭豆腐」列為「台灣前四」臭豆腐店家,我吃我寫,我對店家這些讚美僅是錦上添花。
酥脆的外皮,店家在中間戳個小洞,把泡菜跟蒜泥塞灌進去,臭豆腐(裡面像是海綿體的部分鬆綿軟嫩)的水分很飽滿,吸附著滿滿的醬汁。我一口咬下,馬上理解知曉為何大家都說「假日,要排隊的人潮太可怕了」。面對人潮請三思。
店家資訊:關西臭豆腐,位於關西鎮光復路4號
作者介紹│王浩一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曾經從事國際貿易,現在也是工業設計人和品牌管理人。出生於南投,在嘉義讀國中、台北上高中、台南念大學,戲稱自己是島內小留學生。先在台北工作十多年,現定居台南。
熱愛穿梭在舊城的大街小巷,記錄各種人文歷史和生活典故。為台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生活考古學家、輕歷史論述者。台南市政府珍貴老樹保護委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諮詢委員、《美印台南》專欄作家、高雄醫學大學「經典文化領域」通識課客座講師、俠客行文創顧問公司董事長、公視「浩克慢遊」節目主持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有鹿文化《旅食小鎮:帶雙筷子,在台灣漫行慢食(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