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淞山觀點:中共「惠台26條」影響不了大選,紅帽子別扣了

2019-11-08 06:30

? 人氣

中國國台辦與發改委日前推出「對台26條措施」,主要內容針對台商與台灣民眾提供「準國民待遇」的便利與對待。(資料照,AP)

中國國台辦與發改委日前推出「對台26條措施」,主要內容針對台商與台灣民眾提供「準國民待遇」的便利與對待。(資料照,AP)

中國國台辦與發改委日前推出「對台26條措施」,主要內容針對台商與台灣民眾提供「準國民待遇」的便利與對待,原本就是拉攏台灣民心的兩岸融合作為,但是在台灣總統與立委大選前做如此的政治動作,難免會造成各界不同想像的政治解讀,甚至擴大衍伸出其隱含的政治意涵。因此,總統府立即聲明回應,兩岸應正向交流、對等互惠,而不應名為惠台,實為鎖台,此「26條措施」,實際上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中國意圖以此框架台灣,也損害台灣人民實質利益。蔡英文總統則回應表示,現在正值台灣大選期間,中共在此刻提出來,用意自然而然想到,意圖影響台灣的大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此,國民黨發布新聞稿表示,中共19屆四中全會10月31日才剛閉幕,此時發布26條措施,此舉對10月29日發動突襲、強行變更議程,將「中共代理人」相關修法草案付委的民進黨,可謂是當頭棒喝,對以兩岸關係為武器,專注於大選的民進黨政府更是敲響警鐘。

問題是,按照中共對台學者的說法,這個「惠台26條措施」是體現大陸對台政策連續性,與早先實施的「惠台31條措施」一脈相承,是進一步的落實與發展。至少從中共的政治角度來看,應該是拉攏台灣民心的積極性作法,未必是想要影響台灣大選的選情,而真正要影響台灣大選的選情變化與發展的方法應該有很多,要不要用?如何用?到目前為止,應該還是「劇本準備好」的評估操作層次,恐怕尚未真正到要發動的階段吧!

總統蔡英文在7月5日再拋出中共代理人修法。(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總統蔡英文拋出中共代理人修法。(資料照,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試想,中共真的會在民進黨立院黨團剛將「中共代理人」相關修法草案付委之後,就立即端出至少表面展現惠台善意的26條措施嗎?中共內部的政治決策體制,要提出新的對台措施是需要很多的調研階段及彙整工作,要拿到對台領導階層拍板決定是要經過多少次的部門開會討論才能提的出來,這是相當浩大且漫長的工程與時間,豈是衝著民進黨政府的「中共代理人」相關法案修法付委的政治動作而來?更何況該法案還有16個版本要整合,蔡英文政府內部也未必真的想要完成立法程序?國民黨的過度政治想像,顯然就是「硬扯」、「瞎掰」,而蔡英文總統與總統府的政治回應內容,使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來做政治定性,甚至硬扯「意圖影響台灣的大選」,當然也是「操作過頭」的選舉反應,與國民黨完全一樣,都是在把兩岸議題拿來當做選戰操作的政治工具。

事實上,最近國民黨與韓國瑜陣營不斷對外放話,如果蔡英文連任,北京必然停止ECFA,其兩岸智囊蘇起,也提出了「五個如果」評估,倘若蔡英文連任等事件發生時,兩岸「地動山搖」的可能性就越高,且認為美國方面會在選前的2019年11到12月之間製造台海爭端。倘若事實真的如此,為什麼中共當局還要在這個時間點推出「對台26條措施」呢?中共此舉顯然是在「打臉」國民黨及其總統候選人韓國瑜,似乎好像是在「幫蔡英文助選」一樣,而不是「意圖影響台灣的大選」來拉抬韓國瑜的選情?看起來,韓國瑜「樂觀其成」的中共「對台26條措施」,蔡英文猛打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定性與「意圖影響台灣的大選」,都應該可能是「政治誤判」的成分比較大,中共當局的對台大政方針的連串作為,基本上還是「政治施壓、經濟拉攏」的定位,是按照他們的既定步驟在走,雖然比較傾向於希望國民黨能夠執政,但對於民進黨的繼續執政也在做「留有餘地」的可能準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