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在曼谷舉行的第三屆「RCEP峰會」宣布除印度之外的15個成員國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談判,目標在2020年簽署,此協定涵蓋半數的全球人口及近40%的全球貿易總量,占全球生產總額(GDP)的35%,為至今規最大自由貿易區。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考量其製造業之競爭力不足因應市場開放的衝擊,致使貿易逆差激增,決定暫不加入,印度的保留態度雖為RCEP投下變數,但RCEP談判進程邁步向前為不爭事實,此對亞太區域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的形成極具意義,臺灣無法等閒視之。
誠然,日本仍堅持失去印度的RCEP將不具意義,因這將改變談判前提,造成其他成員撤銷之前同意的關稅自由化,形成RCEP的混亂,甚至可能土崩瓦解。其實,日本擔憂若印度未參與RCEP,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可能過於突出,為在2020年達成協定,日本的談判能力亦將備受考驗。在峰會上,日相安倍強調指出,將與2020年的主席國越南攜手,為協定簽署發揮主導性作用。在印度暫時退出後,日本將爭取東協支持,在RCEP中,與中國大陸競爭話語權,避免在規則的形成上受制於北京。
然而,部份成員國認為可以15個國家為度,先行完成談判,以免RCEP因印度而再三延宕。「RCEP峰會」共同聲明指出,15個國家已完成文本談判,實質性完成原產地規則、市場准入等談判,將繼續進行「法律梳理」(legal scrubbing),在東協下任輪值主席國越南簽署協定。此外,15個成員國將持續與印度對話解決歧見,而印度亦未反對其他15個國家自行啟動RCEP。
在川普退群《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捨多邊自由貿易路徑,執意藉「美國第一」,以雙邊的形式在貿易談判中遂行保護主義下;印太地區國家仍以「東協加六」的架構持續建構多邊自由體系,避免「全球化」逆退,貿易重回保護主義。RCEP的成敗攸關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孰勝孰敗。
目前,不論是CPTPP或RCEP,臺灣皆未參與其中,恐淪為亞太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的化外之地。外交部長吳判夑坦言,RCEP對我國並不友善,未來參與機會不高,而CPTPP的參與亦僅止於「非正式互動」,不得其門而入。若RCEP順利啟動,對臺灣經貿將構成嚴峻挑戰,迫使受害最深的傳統產業為求生存出走,直接影響廣大的基層勞工就業,進一步擴大臺灣漸趨惡化的貧富差距。
蔡英文執政近4年,臺灣出口產品的FTA覆蓋率不僅未見增長,來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大限將屆,若無法再續,對外貿易勢必雪上加霜。因此,臺灣應儘速與對岸展開ECFA後續談判,以維繫臺灣對大陸出口的競爭力。惟兩岸關係不睦,雙方對話重開困難,若蔡英文連任,ECFA或將名存實亡。
*作者為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