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政專欄:學學中國的觀光統戰

2019-11-16 06:40

? 人氣

中國八八年官方出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全》裡就明言,這些景點是「中華民族共享的寶藏與財富,同時也要做為愛國教育的基地」。(圖/維基百科)

中國八八年官方出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全》裡就明言,這些景點是「中華民族共享的寶藏與財富,同時也要做為愛國教育的基地」。(圖/維基百科)

經濟統戰說來簡單明瞭,但要成功執行需要一連串的工作環節配合。以觀光產業為例,長遠的方向是重新塑造台灣地景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詮釋,但目前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幾乎空白。

中國又祭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二十六條措施」),針對台商、台胞、台青、台生與台灣運動員提出「國民待遇」加以吸引,台灣政府除了再次批評中國藉此統戰台灣,損及台灣人民實質利益,並無相應對策的提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經濟統戰的基本邏輯就是以經濟利得為誘餌,最終達成設定的政治目的。說起來似乎簡單明瞭,但要成功執行需要一連串的工作環節彼此配合,而防禦工程也需要對應的政策引導。本文以陸客觀光為例加以說明。
中國政府早期並不支持觀光活動,一來是妨礙資本積累,二來是人口流動直接衝擊戶口制度。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經濟所得的提高,一九八○年代國內旅遊需求逐漸上漲。因此,早在八二年,當時的國家旅遊局就開發了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以「景點」旅遊方式發展國內旅遊。景點以自然風景、歷史古蹟、文人歌詠或民間傳說為觀光重點,被設計為一個與周邊環境隔離的封閉空間。

風景名勝變愛國統戰工具

這樣的安排一方面可以增加門票收入,這是地方政府重要財源,導致地方政府紛紛向中央爭取畫入景點開發計畫;另一方面則讓中央政府在經濟誘因下主導了景點建設方向,也就是官方透過文化活動重新詮釋其政權的正當性。

八八年官方出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全》裡就明言,這些景點是「中華民族共享的寶藏與財富,同時也要做為愛國教育的基地」。二○○一年,國家旅遊局再次明確表示:「愛國教育應該做為旅遊活動的部分內容。」「在紀念碑與風景區的建立時,愛國內容必須強化。」由於中國的歷史古蹟與文化遺產有許多地方都在文革期間遭到摧毀,今日所見的文化景點或歷史古蹟有許多其實是全新的地景重建。

透過景點的再造與導覽,國家引導旅遊大眾接受一個官方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框架,用來詮釋民眾所看到的事物。深圳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這個主題公園內矗立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成就,從萬里長城到西藏的布達拉宮,從孔子到蒙古騎射武士。其中的民俗村羅列了構成中華民族的二十多種不同民族,包括朝鮮族與台灣高山族。透過領土邊疆的想像,把中國崛起連接到清帝國的回歸,從而主張台灣與香港是中國固有領土的一部分。

陸客「觀光凝視」背後的中國夢

旅遊是一種文化消費,到國外旅遊更容易受到「異種」文化影響,因此文化控制特別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