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室儀式「大嘗祭」將於11月14日晚間7時左右登場,持續至15日凌晨,為一系列天皇繼承儀式的最後重頭戲。這是德仁天皇即位後首次向天神祈求五穀豐登和國泰民安,作為天皇祭祀供品的日本各地農產已經運進皇居。
一代天皇一生僅會舉行一次大嘗祭,此儀式源於日本奈良時代,農業社會以稻作維生,古代天皇負起神道教領袖之責,感謝神明帶來今年的豐收,並祈求來年也能風調雨順。德仁將會身著純白的「御祭服」走進「大嘗宮」,「與女神共度一夜」,這位女神是日本神道教神話中,被奉為日本皇室始祖的女神「天照大神」。
日本政府與學者皆宣稱這是一場「盛宴」,而非如外界謠傳,天皇藉由與女神躺在同一張床上共寢,以獲得「神格」。宮內廳回應,臥榻僅供天照大神休息,天皇不會躺在上面,否認天皇與女神「結合」的說法。
不過這仍無法抹去這儀式的「神聖性」與「宗教色彩」。日本曾將天皇視為「神人」,二戰後修憲將主權歸還給人民,將天皇定義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安倍政府為大嘗祭編列了27億日元(約新台幣7億5400萬元)預算,引發違反政教分離原則的批評。
儀式過程神秘,天皇將與天照大神共進「神饌」
14日晚間7時左右,已沐浴淨身的德仁天皇將會走進大嘗宮迴立殿內,跪在天照大神的白色竹蓆臥榻前。之後巫女陸續端進今年收割的新米、鮑魚等佳餚,德仁將這些供品分盛在32個橡樹葉製成的容器裡,並誠心向諸神祈求國泰民安,接著天皇將一人食用這些「神饌」,以神道教傳說而言,這意味天皇與天照大神共進晚餐。
整個儀式將持續至15日凌晨3時,除了天皇以外,沒有人能夠走進迴立殿參與最核心的參拜儀式,皇后在帳殿內祭拜,其他皇族則在殿外小忌帳舍、小忌帳舍內進行參拜,在也因此大嘗祭自古以來都以神祕、不可窺伺而聞名。
流傳1300多年宗教儀式,在明治時代成為鞏固「天皇神格」關鍵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大嘗祭源自於西元700年,但從1466年戰國時代開始,朝廷經濟窮困而中斷了221年,一部分儀式的原義因此失傳。大嘗祭最初並不被視為天皇登基的核心儀式,但隨著近代日本藉由天皇權威轉變成中央集權國家,自1868年明治維新起,成為日本天皇即位的關鍵儀式。
明治時代以來的大嘗祭,宮內廳會先利用「龜卜」(龜殼占卜)決定大嘗祭使用的新米收成地,今年分別是東日本櫪木縣及西日本京都府。天皇僅有在即位時才會舉辦大嘗祭,之後每一年11月則是舉行「新嘗祭」,以新一年收割的稻米作為祭品,向神明祈求來年的豐收與國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