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電業法修法大贏家?綠能業者不這麼認為

2016-11-28 17:34

? 人氣

天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坤宏日前出席「從再生能源看行政院版電業法」座談會,他認為《電業法》鬆綁綠電,卻沒有看到更多創業可能,而且裡面許多條文更是「一看就對再生能源不友善。」(顏麟宇攝)

天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坤宏日前出席「從再生能源看行政院版電業法」座談會,他認為《電業法》鬆綁綠電,卻沒有看到更多創業可能,而且裡面許多條文更是「一看就對再生能源不友善。」(顏麟宇攝)

行政院定調《電業法》修法將分階段進行,首波將開放綠電市場,民間綠電業者可自由加入販售電力,太陽能、風力發電,被視為主要受惠者。然而太陽能業者卻認為,修法草案要求綠電業者準備備載容量、還要繳交回饋金,「根本對再生能源不友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天泰能源總經理陳坤宏4年前自創公司,如今已是國內前3大太陽能發電業者之一、並獲瑞士合眾集團投資。陳坤宏說,當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後,再生能源出現商機,自己也因此選擇創業,但現在眼見《電業法》鬆綁綠電,卻沒有看到更多創業可能,而且裡面許多條文更是「一看就對再生能源不友善。」

再生能源也要準備備用容量 業者批不合理

行政院10月中送至立法院審查的《電業法》草案中,第27條規定再生能源發電及售電業者,必須透過自設或購買的方式準備備用容量,以確保供電穩定及電網安全。陳坤宏認為,太陽能裝置容量目前僅佔不到2%,還有很多發展空間,卻馬上要背負備用容量,實在太沉重。

他也以農業舉例,有農友種植有機香蕉,每季產量不穩定,若產量少就能高價賣給有意願的消費者,產量過剩就只能批到橋下給大盤商低價收購,「再生能源業者的處境就像這樣,量小、看天吃飯,自己都快活不下去,還要準備備用容量。」

同為國內前3大太陽能發電商的李長榮集團,同樣無法認同備用容量概念。李長榮太陽能發電事業處長李國壽指出,太陽能、風力發電現在沒辦法24小時滿載發電,政府把這2種能源當成基載電力、要求負擔部分備用容量,並不合理。

太陽能發電(取自台電網站)
廠商表示,太陽能、風力發電現在沒辦法24小時滿載發電,政府把這2種能源當成基載電力、要求負擔部分備用容量,並不合理。(取自台電網站)

要繳回饋金 業者無奈「肉沒養肥就要被砍」

除了準備備用容量,再生能源業者還得繳納「電力開發協助金」,也讓業者跳腳。李國壽認為,再生能源不像IPP電廠每天24小時發電,營業額沒有那麼大,加上造成的環境污染相對較小,還要跟一般電業綁在一起、同樣繳納協助金,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陳坤宏也說,太陽能發電不排廢氣、廢水,還能跟地景地貌結合,為何也得比照辦理繳回饋金?未來一旦真的入法,不同地方派系都要業者交錢,回饋金又無法反映在躉購費率公式中,「肉沒養肥、就被切掉了!」建議一定裝置容量以下的發電業,應拿掉回饋金的規定。

開放幅度小 新創起不來

《電業法》開放僅限綠能發電、售電,也讓陳坤宏大嘆可惜。陳坤宏說,國外電力市場開放後,由於電力調度變得更為關鍵,有業者創立公司、專門販售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的預估資料,讓調度者能掌握雲移動或是風起的時間,及時跟火力電廠下單,真正透過市場解決問題。但如今法規修得保守,「年輕人創業的一點點希望就沒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尹俞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