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轉型走出兩年衰退,杜綉珍「內心先打仗」捷安特女董座專訪:曾經,覺得騎電動自行車很弱

2019-11-15 11:30

? 人氣

巨大發言人李書耕描述,自行車的馬達不能喧賓奪主,「你騎的時候,電動自行車給你的電力,要模擬自然騎車狀態,就像有翅膀在後面幫助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二仗:自主戰,不靠大廠,自己做「心臟」

為了這個「感受」,巨大付出的代價不小。目前,同業多選擇機電大廠Bosch所提供的馬達做為心臟。以歐洲熱銷的高階電動自行車關鍵零組件來說,Bosch最大宗,因占盡地利之便,加上本身品牌加持,市占率高達5成。其餘則有日本Shimano、山葉(Yamaha)等。

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梁志鴻指出,Bosch的做法是,一次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給整車業者,從馬達、電控到電池,它都協助整合。如美利達就是採用Bosch電機系統。輪彥國際副總編輯陳柏如指出,多數組車廠都跟名氣最大品牌合作,第一品質有保障,第二售後服務完善。

這讓美利達的電動自行車營收占比始終比巨大高。2016年,美利達占比達11%,巨大才8%;今年,巨大上半年28%,美利達已來到38%。

巨大內部不是沒有糾結。「我們一定有考慮過拿別人東西直接套上去,省事快速,試了幾次後發現,沒辦法照我們希望的,提供給消費者的性能及體驗。」「以買衣服來說,是買成衣好看,還是量身訂做好看?我們一直相信,今天電池、電機系統,大家都買一樣,裡面細節內容就沒辦法針對你來調整。」李書耕點出他們的猶豫之處。

2012年,巨大與日本山葉發動機公司達成協議,透過OEM(代工生產)方式,由山葉替捷安特生產電動自行車的基礎零組件。

杜綉珍指出,巨大要求馬達供應商依他們提出的需求,專門設計專屬馬達,巨大則是自製電控(電控為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軟體),「電控如何充分支援功能,那個是我們自家的軟體。」堅持自己做「心臟」,以維持差異化的抉擇,在電動自行車產業很罕見。以研發費用來看,以去年為例,美利達每年只需要付出營收0.23%做為研發費用;巨大卻要花到1.37%。

第三仗:服務戰,研發App,幫助經銷商維修

此外,巨大還得承擔一切自己來後,出現的售後服務壓力。李書耕指出,電動自行車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大多跟電有關。

然而,當電動自行車故障時很難判斷是電池、馬達,還是控制器的電路出問題。車廠必須提供App給經銷商下載,更新軟體。當車子一有問題後,就用電腦偵測。如何訓練經銷商,能夠做到基本障礙排除,又是新學問。

「大家在歐洲都是用Bosch系統,你可以想像當地售服最多,我們怎麼跟他比。」 李書耕說。

不只售服得克服,杜綉珍提到,自家門市就連怎麼擺放電動自行車都不懂。「今年8月1號去澳洲,我去參觀布里斯本,一間大到不得了的捷安特專賣店,進去看店家擺的方式,竟然把Anthem(傳統車款)跟Anthem E(電動車款)兩台擺在一起!」杜綉珍瞪大著眼睛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