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狹人稠的台灣,設置地面型光電涉及土地利用及開發,總難以避免影響生態、或掠奪土地等質疑。亞洲最大的再生能源開發公司韋能能源(Vena Energy),近年看準台灣綠能發展規模而來台投資,卻接連在嘉義布袋及台東知本引發破壞鳥類棲地及強佔原民傳統領域等爭議,日前業者也首度出面回應相關質疑。
來自新加坡的韋能能源,是目前亞洲除中國外的最大再生能源開發商,在菲律賓、印度、印尼等7國都有案場,已併網裝置容量2.4GW、另外還有4.3GW在開發中。去年初韋能被美國投資公司GIP併購,收購金額達50億美金。
2015年韋能來到台灣,在嘉義、雲林開發地面型光電,也曾計劃在北台灣開發離岸風電,至今已有3座案場已完工併網、裝置容量90MW,是目前全台併網量最大的民營光電業者,接下來2年預計還有超過200MW案場要動工。
野心勃勃來台,韋能在台灣的光電開發案,卻常因爭議躍上媒體版面。2017年能源局釋出嘉義2處國有鹽灘地招標,韋能當時以每度電2.6元價格得標80公頃案場,價格遠低於當年光電躉購價格4.54元,一度被業界懷疑是刻意低價搶標、卻無力執行。而案場去年冬天動工後,也屢遭部分人士質疑破壞黑面琵鷺棲地。
島嶼另一邊,韋能搶下開發面積160公頃的台東知本濕地光電計畫,計畫因位於卑南族卡大地步傳統領域,在部落內引發反對聲浪。今年夏天部落依《原住民族基本法》行使對光電案的同意權投票,最後雖由同意方勝出,但過程中卻爆發以委託書投票等爭議,韋能更被質疑以選舉手段操作投票過程。
嘉義艾貴義竹電廠完工掛錶 韋能:已取得開發與生態的平衡
爭議之中,裝置容量達70MW的嘉義艾貴義竹電廠,已在今年7月完工掛錶。韋能日前接受媒體訪問,除不斷為當地生態問題「消毒」,強調當地黑面琵鷺已開始造訪,執行董事胡根地也強調,開發過程和在地民眾及生態團體密切溝通,案場也設有生態保留區、已取得開發與生態的平衡,可作為未來光電開發的示範。
胡根地說,目前台灣的再生能源開發,資金、技術都已準備好,只剩土地及饋線取得需要突破,但土地涉及開發、議題更敏感,社會還需累積更多共識。
為了緩解地面型光電開發過程對生態、周遭居民的影響,能源局計劃推出生態檢核機制,讓業者在開發前需充分與相關利害團體溝通、並提出減緩衝擊的對策。作為目前在台光電併網量最大的業者,韋能技術經理高治強認為,生態檢核的立意良善,但配套應要完整,好比生態檢核參與者是否有代表性、如何確保通過後就不會再有其他爭議等。他也質疑,若所有敏感區都要避開,「那還有哪裡可以蓋?」
知本光電爭議 韋能:同意票過半,要相信族人的智慧
至於另一邊知本光電的開發爭議,胡根地則表示,案場預計在2021年併網,目前韋能已透過合法程序取得開發權利,會持續與部落不同意見者溝通,「投票(同意)有過半,應該要相信這些族人的智慧。」面對反對開發者質疑投票過程及形式,他則強調,韋能只是依政府要求辦理相關程序,部落同意機制要修正、可從下個案子開始,韋能會先以完成電廠建設為主。
高治強則說,部落曾提出降低開發密度、保留通往海邊的道路等意見,目前都有納入案場規劃。此外,開發區域內也將留有10公頃的範圍供部落使用,無論是要耕作、蓋文化展覽館、或是以農電共生方式經營,都願意和部落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