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7000億「台商回流」資金,爆出匯回資金為零一事,國民黨攻擊民進黨「灌水」,民進黨回擊「台商回流是真」。藍營抨擊「回台」大企業借款的利息比中小企業還低,圖利大企業斧鑿明顯,綠營回擊中小企業搭上了大企業「回台」順風車,向銀行借款投資比例增加。
站在庶民立場,要怎麼看待這股輿論亂流呢?
事實是,台商沒匯款回台灣,其餘解釋都不重要。反正所謂「台商回流」,這「回」字,無論怎麼解釋,欺騙性至少50%就對了。
對庶民而言,沒什麼必要去計較台商是否將既定投資計畫,因利率不同,而乾脆搭便車「假回流,真省息」,我們只須在意「就業」的甘霖能覆蓋多少民眾即可。
問題一、「台商回流」創造多少就業崗位?
根據官方說法,153家台商響應投資,規模6971億元,預估可創造56294個在地就業機會。就數字論數字吧,台灣工業及服務業受雇勞工數量為1151萬人,這波「回流」的就業貢獻度為0.49%。
你在這0.49%之內嗎?或者說,你受惠於這0.49%嗎?
補充一個數字,2020年大學畢業生數量預估為27.7萬人。台商落實投資,建廠招工並達到5.6萬工作崗位的時程抓三年,這三年大約有82.6萬人(數量根據教育部統計)。那麼,受惠於「台商回台」的社會新鮮人,算好算滿大約是6.8%。
你在這6.8%嗎?或者說,你受惠於這6.8%嗎?
問題二、中小企業是否受惠?能創造多少就業崗位?
其實大學畢業生絕大部分會流入中小企業,而不是「回台」的大企業,因為台灣企業有98%是中小企業,提供就業崗位897萬。那麼,有多少中小企業受惠於大企業「台商回台」?
「回台」大企業皆製造業,與製造業相關之在地中小企業家數為143.7萬中的24.7%,也就是約35.5萬家。
然而,受惠於大企業「回台」而能補足產業鏈的中小企業,以執政黨推出的「中小企業」方案,再加上「根留台灣」方案,總共受惠家數為前者60家,後者20家,總共80家,總投資金額前者304.2億,後者494.68億,總共798.88億。能創造的就業人數前者為2578人,後者為3493人,總共為6071人。
35.5萬家中的80家,比例與0%的距離不是很遠,但我們不要唱衰,要按讚。中小企業投資金額僅為大企業的11.5%,家數大概僅為大企業的一半,這磁吸效應似乎不是很可觀,但我們不要嫌棄,要感恩。
總言之,蔡英文敲鑼打鼓普天同慶的文宣裡,真正受惠之庶民就是6萬多人,蔡英文的造勢場合裡的六萬多個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