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訴說無印良品的歷史時,一定會說到超級暢銷商品「裂菇」。
我們調查家庭如何使用乾香菇後,發現大家幾乎都是為了熬煮高湯而使用。但如果是為了熬煮高湯,使用的香菇形狀未必需要完好。此外,我們發現挑選形狀完好的香菇十分費工,裂開或形狀不一致的香菇不能成為商品,所以菇農會自己食用,甚至是丟棄。
所以,我們把裂開和形狀不一致的香菇湊在一起,以低於一般價格的三成左右販售。包裝上寫著:「大小不一,有些裂開,但風味不變。」寫上便宜的理由發揮了效果,裂菇變成超級暢銷的商品。
顛覆「乾香菇很貴」的常識,也是暢銷的一大原因。最後還因為裂菇庫存沒了,大家甚至開玩笑說,乾脆把完好的香菇切開來賣算了。
無印良品從一開始,就有著「與其發明商品,不如發現需求」的想法。我們一路走來,把日本自古以來就有的好東西、或是從日常生活用品中發現的好東西,都加入無印良品的理念,並且商品化。
不只是尋找日本生活中的好東西,而是進一步將全世界的好東西都變成無印良品,我們創造出這種潮流。但有某段時間,我們「發現」的能力衰退了。
要從全世界發現好東西,需要時間和成本。因此,我們改變做法,請貿易公司的人幫我們找出商品。然而,在貿易公司裡,有的人清楚理解無印良品的哲學,有的人則不然。結果,蒐集到的東西良莠不齊,在挑選的過程中,摻雜了以往不會使用的顏色與設計,喪失了無印良品的風格。
此外,貿易公司找來的東西,除了提供給無印良品,也會提供給其他公司。導致無印良品的店鋪,出現不少用隨處可見的材質做成的商品。
我們的顧客非常敏感,會覺得「最近的無印良品變得膚淺」而離去。這是發生在2000年左右的事,也是由盈轉虧的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拾回無印良品風格。於是,我們深入全世界所有地方,四處尋找從以前使用到現在的物品。在各個國家長期使用的東西,拿到全世界其他地方也會被接受。
舉例來說,前往越南農村,會看到人們頭戴以稻草製成的斗笠Non La,身穿以樹皮或植物染色的農民服裝。我們會把這種服裝設計得更為高雅,轉變成商品。
裝咖哩的不鏽鋼壼,則是負責人走遍印度的五金街才找到的一樣商品。壺的設計獨特,邊緣偏厚,形狀飽滿。據說這是印度壼特有的輪廓。
如果在日本,八成會幫壺裝上把手,讓人方便端運。但實際上,據說在全世界,會安裝把手的文化並不多,印度人輕鬆端著沒有把手的壼,裡面裝著剛煮好的熱咖哩。之所以能如此輕鬆,是因為這種壼的內部擁有雙層構造。巧妙的設計,在中間形成空氣層,讓溫度不會直接傳導到壼的外側。
這種壺的完成度非常高,我們思考過各種改良的設計方案,但結論是我們無法超越原創,所以決定直接製造。像這類透過發現而製造的商品,不只在日本,在國外也廣受歡迎。
由此可知,在全世界長期被使用的物品,一定都有其受歡迎的理由與能力。如何發現、改良這些物品,是無印良品進軍海外的重要課題。
*本文選自天下文化出版《無印良品為什麼在全世界大受歡迎?》。作者為松井忠三,松井Office社長,前良品計畫會長。1949年生於日本靜岡縣,1973年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現筑波大學)體育系後,進入西友Store(現西友公司)服務。1992年轉至良品計畫,2001年就任為社長,並從企業文化著手,改革陷於虧損狀態的組織,讓業績呈現V字型復甦,2007年更創下公司史上最高營收1,620億日圓。2008年擔任良品計畫會長,2015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