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歷時5個多月,據民間團體統計警方在示威現場施放催淚彈已破萬枚,不少民眾曾反應吸入催淚彈煙霧後產生身體不適,近日更有記者自稱出現「戴奧辛」中毒症狀,引發香港民眾質疑飲食、空氣已遭污染。警方起初否認催淚彈煙霧中含有劇毒戴奧辛,隨後又改稱毒物來源是示威者燃燒路障,卻始終不公開完整彈藥成分。日前香港醫界已正式發信要求港府回應,否則不排除訴請法院發布強制執行命令。
經常在示威現場直播,被暱稱為「立場哥哥」的記者陳裕匡,本月13日在個人臉書發文,指自己罹患「氯痤瘡」確診,由於氯痤瘡是人體中存留高濃度戴奧辛的表現,他懷疑與示威現場頻繁接觸的催淚彈有關。香港團體「全港反送中聯席」統計警方公告數據發現,自6月12日至11月13日,港警已施放至少9362枚催淚彈,不少催淚彈更直接在人口集中的街區施放,恐波及示威區域周遭居民。
起初,香港警方高級警司汪威遜在記者會上回應此質疑時,稱發射催淚彈只會釋出化學物質「CS」,警隊中也未傳出警員患上氯痤瘡案例。但「全港反送中聯席」成員、精神科護士朱慧芳在15日召開的記者會上回應,催淚彈發射過程將出現攝氏400至500度高溫,具有高度致癌風險的戴奧辛恐因此生成。
戴奧辛是什麼?
戴奧辛(dioxin,香港稱二噁英)是近210種的含氯化合物的統稱,主要由含氯物質在高溫下生成,具抗熱穩定性、抗酸鹼、抗氧化性,因此在環境中難以分解,人體也需花7-11年才能使體內戴奧辛含量減半。戴奧辛中毒最明顯的症狀為氯痤瘡,患者臉部會浮現青綠色膿瘡;戴奧辛也可能入侵免疫系統或DNA分子,因此被認定為第一類致癌物,同時也是具致畸胎性的環境賀爾蒙。
[English Subtitle] Chemistry Professor Dr K Kwong, aka #HongKong’s “Godfather of Chemistry”, explains about #Dioxin - a carcinogen released from Chinese-made #TearGas & its devastating effects that will harm #HKers for generations to come.#SOSHK #StandWithHongKong #hkbewateract pic.twitter.com/wqndrMguew
— Summer In Smoke (@SummerInSmokeHK) 2019年11月20日
記者會後,汪威遜改稱催淚彈確實可能排出戴奧辛,但示威者焚燒路障所製造的戴奧辛更多。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者陳嘉鴻博士反駁,燃燒含氯的塑膠製品溫度得達攝氏200-450度,更需摻入金屬才能生成戴奧辛,燃燒路障說有可能,但不容易實現。儘管「戴奧辛危機」未被證實,但早已在香港社群間傳開,不少民眾開始格外注意生鮮蔬果的清潔工作,更爭相走告曾暴露在催淚彈燃放區域內的食物,最好放置一周後再食用。
疑蔬果染戴奧辛 理工大學周遭果舖生意剩2成
本周「戴奧辛」流言又在香港理工大學攻防戰中甚囂塵上,鄰近的伊利沙伯醫院18日就建議該院病患留在室內安全地點,門診病患則避免前往醫院。同時間一則「請散播此訊息,戴奧辛是劇毒,即使削除蔬果表皮也不減其毒性!」的網路訊息,也讓民眾憂心離理工大學僅2公里的油麻地市場,恐出現大量沾附戴奧辛的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