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柏林訪問的台灣數位部長唐鳳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到對香港局勢的看法。此外她亦解釋了通過數位創新重建民主的具體做法。
德國之聲:五個月來,香港人民一直在為爭取民主、反對他們認為日益壯大的中國政府之影響力而抗議,作為一名台灣的政府官員,你如何看待這場抗議?
唐鳳:我認為,在台灣我們看到香港的抗議,正在開始一種新的爭取自由民主的示威方式,也就是所謂的無領袖抗議運動。在我個人也參與的、抗議者佔領立法院長達21天的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中,我們也協調建立過這類抗議模式,當時我們有20多個領袖,現在香港可能有兩千多個領袖。
德國之聲: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香港的抗議日趨暴力,北京其實是有機會說:「忍無可忍,要用武力干預了」。你怎麼看?
唐鳳:我想,全世界的自由民主運動都一樣,只要國際社會保持關注,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以台灣而言,我們的大學願意通過多種交流項目為香港學生提供可以和國際媒體交流的安全之地。
德國之聲:你從小開始編程,也曾是一名活躍的駭客,現在是台灣數位部長,呼籲重建民主。這是什麼意思?你認為自己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唐鳳:作為數位部長,我的工作空間是完全透明的,我主持的所有會議的發言稿都被上傳到網上供大家閱讀。通過完全信任民眾,使政府及其工作方式完全透明公開,讓民眾不僅了解政策,而且了解政策的制定過程和背景,這與讓公民在政府面前變得透明恰恰相反。
德國之聲:但是談到通過數位創新重建民主,不僅僅指公開大量政府文件吧?
唐鳳:在台灣,我們不是呼籲民眾來用技術,而是將技術帶到民眾身邊。我們提倡寬頻網絡是基本人權,即使在近4000公尺高的玉山頂端也可以用上10mb/s的網速,如果你無法使用這項服務,那就是我的錯。費用也很合理,每月收費約500台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Youtube博主,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自由民主的基礎。也正因為寬頻網絡是基本人權,所以也帶動了連署、法規、預算的全面參與,為此我們開通了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目前該平台已有超過一千萬的活躍用戶,幾乎佔台灣總人口數的一半。
德國之聲:有時候大型科技公司在民主裡的角色會遭到質疑,因為在平台上可能散播不實訊息或者影響選民。談到重建民主時,這些公司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唐鳳:正如 20 年前的垃圾郵件問題,我們必須建立一些常規,讓公民能夠輕鬆主動地參與事實查核社區,這是大型平台提供者必須做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各個相關部會,都有至少五人的團隊,在假訊息散播後一個小時,發布運用迷因工程製作的幽默澄清信息。當人們看到這些澄清信息後,會覺得很有意思。這樣的回應方式更方便人們做出有利於公益的行為。因此,我們不會將這種報導撤下,我們的言論也並不凌駕於新聞媒體之上,我們會運用快速、即時、幽默的澄清方式,來協助事實查核以及新聞專業。
德國之聲:台灣計劃從過去製造代工轉型為數位經濟體,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你覺得主要有哪些絆腳石?
唐鳳:其實我們做得還不錯。例如我們的AI戰略,基於輔助智能(assistive intelligence),不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它使我們的中小型公司將工作的繁瑣部分自動化,而不用直接裁員, 這種基於社會規範、與 AI 共同演化的模式對和我們一樣有類似意向的國家和經濟體而言很有吸引力。我們的獨角獸公司也不會給社會和環境造成負外部效應,例如推出機車共享服務的獨角獸公司Gogoro也投身於能源管理和綠色能源領域。
作者: Christoph Ko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