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論康熙與牛頓

2019-12-01 07:10

? 人氣

牛頓(見圖)代表英國對科學的重視,華盛頓則代表美國對民主與法治的重視,讓他們從十八世紀相繼富強至今,畢竟科學、民主與法治才是國家真正強大的保證,缺一不可。(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牛頓(見圖)代表英國對科學的重視,華盛頓則代表美國對民主與法治的重視,讓他們從十八世紀相繼富強至今,畢竟科學、民主與法治才是國家真正強大的保證,缺一不可。(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滿清康熙與英國牛頓是中國與英國兩位響叮噹人物,卻很少人知道他們生活在同一時代。牛頓比康熙年長十二歲,活得比康熙長,牛頓在雍正五年去世(1727年),享年八十五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662年2月1日荷蘭駐台總督揆一,在台南熱蘭遮城向鄭成功投降時,康熙八歲,剛即帝位;牛頓二十歲,正在劍橋大學念大二。康熙對滿清殖民中原,擴充中原版圖有有功。牛頓的影響力則無遠弗屆,除了影響日後英國工業革命,讓英國成為世上唯一日不落國長達兩百多年,同時也是現代科技文明的開山祖師,因為他所發現物理運動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與微積分等,近兩百年來已經成為理、醫、工、農、商等各行業知識的基礎。

康熙除了熟悉孔孟文化與唐宋詩詞外,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也很有興趣。他聘請西方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與白晉等人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他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100多本。湯若望是德國人、南懷仁是比利時人、白晉是法國人,這些人都是耶穌會教士,都是很有學問的人。教會學校不僅教授他們天主教教義,也教授科學、藝術與醫學知識,所以海外教士能獲得明、清兩朝皇帝的青睞。

只是令人納悶的是,一個「學霸」型的康熙,為何沒在自己帝國推廣科學教育,跟上世界的腳步,而依然蕭規趙隨,遵循千百年中原歷代的科舉八股文取士?可能原因是,科舉取士有助於培養順民,方便他們統治。另一個原因是,滿清是以異族侵占中原,名不正則言不順,其最大任務就是防止漢人叛亂,所以大興文字獄禁止人民言論與思想自由,因此也就沒有大力推廣科學教育於民間。

颇具西洋画风的康熙帝画像。(圖/澎湃新聞)

康熙皇帝(見圖)除了熟悉孔孟文化與唐宋詩詞外,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也很有興趣。他聘請西方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與白晉等人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資料照,澎湃新聞)

比牛頓年長一歲,也是同時代微積分發明人之一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曾是康熙的粉絲,因為他從湯若望與南懷仁口中知道,康熙是東方中國一位很認真學習西洋科學知識的皇帝。相信當年牛頓也應知道東方中國有位名叫康熙的皇帝吧?不知他是否也是康熙的粉絲?如果當時牛頓有機會能到中國來,康熙又將如何招待這樣的異國貴客?為何當時英國重視的是科學教育與學術研究,而中國重視的是儒家思想與科舉考試?如果沒有牛頓,哪有西方卓越的槍、火砲與戰艦?

為何一個皇帝要如此投入地學習西方科學?原因在於,1645年,攝政王多爾袞頒行傳教士湯若望等人編寫的《時憲歷》,但新法引來欽天監漢官楊光先的攻擊。楊光先說,大清朝可以存在億萬年,但新曆法只編寫200年。他認為大清寧可缺好曆法,也不能容忍洋人存在。楊光先獲得重臣鰲拜支持,於是《時憲歷》被廢除,南懷仁等西方傳教士入獄。楊光先可說是漢奸。

1661年春,康熙八歲登基時,牛頓就讀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 (Trinity College),修習數學和物理。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鰲拜被康熙收押。康熙收押鰲拜後,南懷仁等人被釋放,康熙拿著曆書詢問南懷仁的意見,南懷仁指出,康熙八年的閏十二月應在康熙九年正月,三次測驗的結果都是南懷仁正確,而楊光先失敗。這場關於曆法的爭執,最後以西方傳教士的勝利告終。對康熙來說,因知識不足而產生誤判,是他這個當皇帝的最不能接受的事,因此他決定要學習西方科學。

1667年,牛頓已經因為發明力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與微積分理論,受到其導師巴羅肯定,獲聘擔任劍橋擔任物理學教授,甚至於1669年,巴羅將盧卡斯數學講座(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讓給他,讓英國劍橋大學成為當時歐洲科學的重鎮,也因此奠定日後英國工業革命的基礎。2018年3月剛去世的宇宙學家霍金,也曾經擔任此職位長達30年。

康熙學習西方科學,第一個外籍老師是南懷仁,負責教授天文學和數學。此後又找了幾個老師,也都有響亮的中文名,如張誠、白晉和徐日升,這幾位不但講天文曆法和數學,還教授醫學、物理化學、藥學、人體解剖學。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幫康熙製造紅衣大砲,曾經幫康熙在安內攘外之軍事上建立不少汗馬功勞,所以深得康熙肯定。

康熙非常好學,而且領悟力極高。據傳教士洪若翰記錄,康熙很容易就能聽懂他們的課,而且興致勃勃。康熙即使去北京郊區的暢春園休息,也都要教士去給他上課。當教士們上完課離開後,康熙意猶未盡,經常自己複習授課內容,有時會叫來幾個皇子聽自己授課,歷代有幾位漢人皇帝如此認真?

康熙不僅好學,而且愛做實驗。他喜歡叫大臣來看他設實驗室製藥,在皇子、皇女和宮女身上種痘,在中南海豐澤園內試驗種植雜交水稻,親自解剖過一隻冬眠的熊。他甚至出版了自己的科研論文:《三角形推算法論》。

康熙對子女教育提出近乎嚴苛的學習要求:從六歲開始,他們每天都要到上書房學習。學習的時間從早晨四點多開始,直到下午四點多才「放學」。皇子皇女們一大清早就要開始早讀,吃過早飯後開始上正課,上午先學習拉弓、射箭,下午則是習字、念古文或朗誦唐詩等。晚上,康熙會抽查他們的學習狀況,如果沒有進步,師生都要受罰。只可惜,似乎沒有讓他們學習西方科學,否則雍正為何沒有繼承?

雍正是個以勤正為出名的皇帝,但他到底多愛加班呢?(圖/維基百科)

康熙皇帝似乎沒有讓子女學習西方科學,否則雍正皇帝(見圖)為何沒有繼承?(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康熙對子女的教育可說是文武並重的通識教育,所以皇子女們個個文武雙全,水準比起他們之前中國歷代皇帝高甚多。遺憾的是,他沒有讓人民學習西洋的科技與典章制度,可能認為人民學習西洋的科技、典章制度與宗教會影響其皇朝的穩定,從這一點看,康熙似乎缺乏遠見。後來的雍正與乾隆也是如此,以致乾隆末年,政治開始腐敗,貪官汙吏橫行。

十七世紀,英國實施君主立憲制,有上下議院作為政府與民間橋梁,重視商業發展與民生科技的研發,且有專利法的保障,所以科學家與發明家人才輩出,十八世紀的英國發明家瓦特由於有十七世紀牛頓力學作為理論基礎,因此得以發明蒸汽機,以機器取代人力,國家與國民透過經商而致富,奠定英國日後成為世上唯一日不落國的基礎。

十八世紀末,滿清乾隆末年,北美洲發生民主革命,殖民地的英裔民眾連合起來反抗英國統治者並戰勝,建立世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革命領導人華盛頓雄才大略,有民主思維,僅擔任兩任總統後就告老返鄉,奠定美國兩黨政治的基礎,成為世上各民主國家的典範。

反觀當時的乾隆皇,雖然實現在位六十年就退位的諾言,然而他退位後仍然當太上皇掌握朝政,繼續縱容貪官和珅的胡作非為,造成五十年後的太平天國事件、百年後的義和團事件,以及最後亡國的遠因。乾隆與華盛頓都是1799年去世,但乾隆年長華盛頓21歲。

1793年,英國特使瑪嘎爾尼訪問中國時,曾敬獻給乾隆皇帝天體運行儀、皇家馬車、蒸汽機與連發手槍等600項歐洲最嶄新的發明,乾隆卻沒有興趣,只是命人收納在儲藏庫中。瑪嘎爾尼一行人從天津到北京途中,發現一般民眾的生活十分悲慘,與想像中的富庶的中國相差甚遠。47年後道光時代的鴉片戰爭,中英大戰,滿清政府一敗塗地,林則徐成為替罪羔羊,從此滿清被歐洲各國看穿是隻紙老虎,也紛紛東來要求中國給予通商特權。

牛頓曾擔任英國皇家鑄幣局長。(取自推特)

牛頓(見圖)的物理學指導科學發展長達兩百多年,在二十世紀初以前,人們以為牛頓的學說已經是物理學的頂峰,一切物理學的疑難都可以在他的學說中找到答案。(取自推特)

牛頓的物理學指導科學發展長達兩百多年,在二十世紀初以前,人們以為牛頓的學說已經是物理學的頂峰,一切物理學的疑難都可以在他的學說中找到答案。他提供了建立科學所需要的定理,促成了現代科學的誕生。雖然他的《經典力學》後來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普蘭克等人的《量子力學》所修正,仍無損於其偉大。愛因斯坦曾說,因為他站在牛頓的肩膀上,所以可以看得更遠。

從十七世紀牛頓時代的英王喬治一世,到後來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女王,以及日本的明治天皇,都雄才大略,有遠見,重視民主與科學。明治天皇在十九世紀中期即位後,勵精圖治,在短短五十年內,超歐趕中,1895年甲午之戰,擊潰滿清的北洋艦隊,1905年的日俄戰爭,更一舉擊潰強敵俄國,成為東方唯一強國,奠定日後侵略中國、征服東南亞、與美國在太平洋爭雄的基礎。

反觀當時滿清皇朝,貪官汙吏橫行,以致發生十九世紀中期的太平天國之亂,人口減少幾千萬,國民生產力大跌,後期掌權的慈禧太后,缺乏維多利亞女王與明治天皇的雄才大略,國力與歐美國家和日本越拉越遠,還勾結義和團,屠殺外國公使與教徒,招受八國聯軍報復,導致割地賠款,甚至貽禍至民國。歸根結柢,應歸之康雍乾三代缺乏遠見,只是以殖民主義者君臨中原,心態老大,閉關鎖國,不求上進。

滿清滅亡之後的民國,各地軍閥到處據地為王,彼此缺乏國家意識,以及科學與民主觀念,各個團體領袖只想當皇帝,缺乏美國華盛頓的民主思維與明治天皇的雄才大略,全民如同一片散沙,彼此鬥爭,尤其是國共內戰,導致日本看輕中國而悍然於1931年發動918事變。糊塗一時的張學良,揣摩老蔣上意,加上自己懦弱性格使然,毫不抵抗就退出東北,讓日本更加輕視中國。張學良的逃跑是對國家和人民的不忠,也是對自己父親的不孝。

美國政治史上的兩黨競爭,可以說從1783年美國獨立建國不久後就開始了。華盛頓手下的財政部長漢密爾頓主張加強法治,強化聯邦政府,並設立國家銀行,而國務卿傑斐遜則力主捍衛個人權利,不能讓政府的權力之手伸得太長,而且要尊重各州權利。兩大陣營的爭議構成了美國兩黨政爭之始,而美國歷史發展軌跡,實際上正是這兩種觀念的互動和妥協。遺憾的是,中國從來沒有,即使1911年革命成功後依然如此,先是軍閥各自為政,然後是國共鬥爭,只因蔣與毛都想當皇帝,台灣也因此無端被捲入!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於1802年3月16日簽署國會法令,宣布在西點建立軍校,第一任校長是喬納森·威廉士,但是,被尊為「西點軍校之父」的人卻是西爾維納斯·薩耶爾上校,他於1817年到1833年間擔任西點軍校的校長。托馬斯·傑斐遜雖是民主黨創建人,卻沒有將西點軍校政黨化,是真正的政治家。

湯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國開國元勛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取自維基百科)

湯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國開國元勛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雖是民主黨創建人,卻沒有將西點軍校政黨化,是真正的政治家。(取自維基百科)

反觀孫中山、蔣介石與毛澤東,都沒有民主思想,都想當皇帝,孫與蔣不接受當時陳炯民的南北協商建議,反而建立黃埔黨校,企圖以武力征服其他軍閥,老蔣後來還實施清黨,殺人如麻,種下國共兩黨勢不兩立的種子。即使民國初年,胡適、陳獨秀等受過西方教育的人喊出要尊「德先生」和「賽先生」以救亡圖存,也沒有改變蔣與毛的帝王思維,誠然是中國人的不幸。

反觀美國,可以建立兩黨政治,西點軍校也可以國家化,超出黨派之外,國共兩黨的軍校卻專屬於各政黨,但是共產黨尚知國與黨的區別,例如:其國旗與黨旗完全不同,國歌也與其黨歌有別,國民黨則大辣辣將其黨徽放進國旗中,國歌則以其黨歌充數,硬逼他黨與民眾效忠,其民主程度可說比中共還不如。如今國民黨與韓某經常取笑小英政府不拿國旗、不唱「國歌」就是不愛阿歐西,如果主客易位,自己能接受嗎?為何許多民眾不覺得這事很荒謬?

原本阿歐西國旗是代表中國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國歌是卿雲歌,目前的國旗與國歌是後來國民黨擅自更改的,沒有經過任何民主程序,不僅無法代表阿歐西,更何況台灣?換是在其他國家,早已被各黨人士與民眾罵慘了,我們許多人卻不以為意,真是民主國家的悲哀!如今這些圖騰卻變成國民黨與韓某人拿來消費的工具,要小英政府認同,從來沒有將心比心,這樣我們還算是自由與民主的國家嗎?

1888年,李鴻章遊歷歐洲時拜訪德國宰相俾斯麥,對他滔滔不絕誇耀起自己鎮壓國內叛軍的「豐功偉績」,但是俾斯麥最後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們德意志人從不以屠殺同胞為榮!」李因此深感汗顏。俾斯麥曾視察當時中日留德學生的學習態度,日本學生都很認真學習德國的民主、科學與典章制度,清國學生卻只學人家的皮毛,因此俾斯麥已經看出中國未來絕非日本對手。

如果當年康熙有心推廣西方科學於子民日後滿清將不是後來我們所知道那樣腐敗。如今的中國已經學到教訓,大力發展科學,成績也有目共睹,只是民主成績尚有待努力,畢竟科學與民主可是一對兄弟,缺一不可,如美、英、法、德等歐美國家,以及日、韓、新加坡與以色列等國家,就是最佳見證。

以史為鑑可知,英國與美國因為重視科學與民主,通過專利法以保障民生科技的研發,所以成為二十世紀的強國。滿清皇朝則反是,心態老大、閉關鎖國,只重視孔孟學說與自己皇朝的「萬壽無疆」,不重視科學、民主與法治,也沒有建立專利制度以獎勵基礎科學與民生科技的研發,所以道光之後一再割地賠款,乃至於亡國。

總之,牛頓代表英國對科學的重視,華盛頓則代表美國對民主與法治的重視,讓他們從十八世紀相繼富強至今,畢竟科學、民主與法治才是國家真正強大的保證,缺一不可。科學可以培養理性的公民,民主可以讓思想自由,法治可以規範言論自由出軌,以免妨害他人名譽。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