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同團體日前舉行集會活動,不但要求由全民公投決定同志婚姻是否合法,更要求性平教育退出校園,民進黨立委林靜儀、李麗芬與挺同團體今(9)日召開記者會並表示,性平法精神是讓所有學生在校園都覺得是友善環境,唯有性平教育帶來的平等才能對抗歧視。李麗芬也表示,性平法有三大重點:認識自己身體、了解別人的不同、透過教育達成實質平等,她認為學校透過性平教育教導更好的知識與消彌歧視,才能讓孩子在健康安全環境下成長。
李麗芬還說,《性別平等法》自2004年通過,第一條就是在闡述台灣的性平教育是要以教育方式教導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平地位實質平等,透過教育了解「自己才是自己身體的主人」,這樣才會尊重別人的身體與不同,進而消彌歧視與促進平等。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副理事長莊淑靜說,學校老師只是在實行教育主管機關要求做的教育工作,卻被家長衝到學校說:「不行,你不可以這樣教小孩」;她還說,目前教的就是符合性平法的規範,現在連老師專業都受排擠,不知道性教育要如何推動,影響教師工作權及人身安全,「特定家長如果想用特定方法教育孩子,那就回到家裡教。」
高校婚姻平權促進聯盟發起人陳怡璇說,反同團體認為性平教育要退出校園,認為這個社會對同性戀已經夠友善,但葉永鋕事件已經傳遞了狹隘的性別思維造成多少悲劇,同性戀在探索自己的過程中受到同儕的霸凌及主流社會的異樣眼光,「只是希望不要在有下一個葉永鋕,希望下一代不要再被灌輸錯誤觀念」。
人本教育中心陳生慶:性平教育是教如何愛人,不是教如何做愛
「如果性平教育提早推動20年,說不定葉永鋕生命就不會只停在15歲」,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陳生慶批評,最近還有一群人呼籲要走回頭路,讓他覺得不可思議,他表示,性平教育不是教小孩如何做愛,而是如何愛人,最近反同團體發言都充分展現沒有透過性平教育的一代會往什麼地方發展,「擁護單一價值與仇恨差異的人,難道這就是我們想成為的人嗎?」
陳生慶還說,人面對未知不了解會焦慮害怕,但真正面對焦慮唯一之道就是了解與接納,性平教育保障對象不是特殊小孩,而是所有小孩,「通常被歧視一方是受害者,但歧視的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性平教育是要幫所有人的忙,推動性平教育是為了所有小孩,讓台灣成為更以人為本的國家。
課程審議代表廖浩翔:教育部不該為偏見服務
身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學生代表的廖浩翔,他指出,就在這場座談會的同時,可能還有很多同志朋友正走向絕路或是正受同學的嘲笑當中,多元性別氣質都是正常的,不該被歧視,他作為一個課審會的學生代表,了解反同者有疑慮,也了解教材需要與時俱進,但如果對方不是針對內容批評,他不會因為這些不明原因讓教材消失,「教育部不該為無知偏見服務」。
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玥好將性別暴力問題比喻成河流,勵馨在下游照顧被害者,但上游正是性別暴力文化,如何預防非常重要,她舉例,有些青少女懷孕個案是因性教育缺乏或是因旁人眼光不敢買保險套,因此提出保險套販賣機的概念,卻被批評是在鼓勵發生性行為,就如同性別教育,大家是在實務上發現弱勢者有教育上的問題,又被解讀成是鼓勵同志,「邏輯跟因果很需要被解釋,性平教育才是遏止暴力發生的根本」。